请关注:起点品读 微信公众号  新看点网邮箱:xkdkkk@163.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搜搜索
 
   □ 咸阳文坛
新书
活动
点评

 

 

咸阳文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点评 >> 详细内容
读高鸿中篇小说两篇

          读高鸿中篇小说两篇(杨柳岸)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发表时间:2015-04-05 

                     《雾苍茫》:苍茫人生

  尽管当下的中国比过去有了巨大的改变,但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模式的依然根深蒂固。一个农村青年要成为城里人,考上大学,依然是很少、也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如果有这么一个农村青年,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大学,最后在城里安家,那他在家乡人眼里,肯定是很成功、很让人羡慕的。高鸿的中篇小说新作《雾苍茫》(原载《延安文学》2015年第一期),就是写了一个这样的陕北农村青年侯耀宗。小说写了从他18岁时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到他最后在城里安家这十几年间的经历。

  侯耀宗18岁那年,高考落榜,经历了可以想见的痛苦与迷茫。第二年高考前的几个月,侯耀宗边放羊边学习功课,有一天他在村外的山上放羊时,与同村一个叫三宝的同龄人发生纠纷失手将其打晕流血,他以为把对方打死了,就一心想着逃跑,坐上南去的班车,到了关中。正值关中农村开始收割麦子,他到一个村子当了十几天的麦客。之后他到县城郊外,住在一个废弃的旧房子里,过着流浪的生活,像一个作案在逃的逃犯。事实上他自己就把自己当作逃犯了,只能晚上去到镇上吃饭,就怕遇上警察。他不是歹徒,可他遇到了真正的歹徒,一天晚上他和往常一样吃完饭往回走,遇到两个歹徒正要强奸一个女孩,他勇敢地把女孩救了,送女孩回家。这女孩的父亲是一个家庭工厂的厂长,女孩感激侯耀宗的救命之恩,心生爱慕,她邀请他来厂里工作。而侯耀宗怕自己身份暴露,并没有如约去那个女孩的厂里,而是趁着月光离开了。他在远离县城的地方加入一个修路队伍,算是有个事干,“拼命地干活,借此消除痛苦。”无意中在工友中得到好评,“大家都说他老实吃苦,是个好小伙。”有一天,他在干活时目睹了一次车祸,一辆车把一个老人撞倒在地,司机没停车逃跑了。侯耀宗把老人弄到医院,当作自己亲人一样在医院忙碌,还把自己身上的钱全垫上。可老人的儿子赶到医院时,看到花了不少钱时,却评诬赖侯耀宗,把车祸责任往其身上推。好在侯耀宗在医院巧遇了那次他救了的女孩,女孩的父亲,还有耀宗的工友们,都为他作证,并且那肇事司机也找到了,他才脱离了被冤枉的困境。女孩的父亲邀请他到家里做客,感谢他上次救他女儿。侯耀宗也就在这个陶瓷厂里工作了,也和这个叫徐彤的女孩有了恋情。徐彤的母亲已经过世,她和父亲经营着这个陶瓷厂相依为命。在这陶瓷厂工作,对他来说也是合适的,他从小酷爱美术,很有艺术才情,而陶瓷工艺制作程序正是需要艺术才情。很快,他就熟悉了工作。看样子这个徐厂长要让他当上门女婿,继承他们的家业。这对于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村青年来说,可能是难得的好事,但老实本份的耀宗没有产生一些非分之想,他只想着,作为家里的长子,家里人不会同意他给人当上门女婿的。并且,他还是杀人犯,虽然只是过失杀人。后来有一次经历,他才得得知了他并没有被警察通缉,那么他也就没有犯罪,他并没有杀人,那个三宝没有死,那么他的犯罪只是他的想当然。不管怎么说,他如释重负了,由于对家人的想念,他不辞而别,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家。这是他第二次对徐彤玩失踪。徐彤和她父亲对他如此好,按理说他们在一起生活了近一年,应该有感情了,他如此不辞而别,有些不合情理。但这些是可以理解的,他太年轻了,又经历了如此不寻常经历。

  耀宗回到家,家里人顾不上责怪他无故离家出走,高兴还来不及。父母又建议他参加明年的高考。他“没啃气,胡思乱想着”,从第二天起就跟着父亲干农活,似乎甘心从此当个农民了。在离高考只有几个月的时候,他突然决定参加高考,并且当年考上了大学。他在省城上了四年大学,上学期间,他还和许多家境不好的大学生一样,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有过几次失败的家教经历,后来在网吧打工还比较适合他。如小说中所写到的,“大学生活是耀宗一生中感觉最幸福的日子。”“老师和同学们对他都很好,学校有贫困补助,系上有奖学金,加之自己节假日打工,基本能养活自己了。”大学期间,耀宗还恋爱了,有了一个女朋友丽丽,在快毕业的那年暑假,他还带着女朋友回了一次家,这对耀宗和他的家人来说,可是很有面子的事。毕业后,耀宗在一煤矿工作了大半年,目睹了煤矿工作的缺乏安全措施、工人生命得不到保障后,他辞职了。这时候他的女朋友也因为客观原因导和他和平分手。由于在省城他们大学生就业机会多,耀宗又来到省城找工作,在一个公司做文案。工作之余逛街道时,再一次与徐彤相遇。多年不见,两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徐彤更是经历了痛苦的人生变故:她的父亲和丈夫在一次车祸中双双离世,她独自一人无法经营陶瓷厂,只能转让给别人,而她在街面上租一门面房卖那些库存的陶瓷,以此为生。他和她再次相遇,这似乎是缘分注定。如果仔细算,这应该是他们第三次相遇。他们头两次相遇,发生在多年前他考大学前的那次意外离家出走,他那一次离家出走,似乎就是冥冥中命运的注定,注定要让他去和他未来的爱人有一个约定。而这多年后的再一次相遇,就是要兑现多年前的约定。这些年来,他们各自有过一次感情。从后来的情况看,那各自的一次感情之所以失败,就是上帝要来成全他们的相遇。这一次,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共同的生活。小说还写了他们以后的生活,如陶瓷店不景气,他们双双回到陕北,在离他家较近的某县城一家国营陶瓷厂工作,并在其厂区安家。

  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耀宗,他考上大学,有了工作,还在城里安家娶妻,这在乡亲们看来,就是很大的成功。可是正如俗语所说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外人难以知道的是,耀宗也有其难言之苦,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幸福与不幸常是共存的。如小说中所写,耀宗家成了乡亲去城里的“驿站”,耀宗两口子不胜其烦扰,母亲的病要操心花钱,弟弟结婚要为其借钱,姐姐超生的女儿,他俩口子还要代养。而他俩口子的住房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而他们所在的工厂,也有三个月发不出工资了。而更为痛苦的是,妻子徐彤,竟然还查出患了癌症!两口子以后的生活将怎样继续?怀孕的妻子要不要生下他们的孩子?他和妻子自从离奇邂逅相遇,到分散多年,终于再次团聚,却没有过上几天幸福生活,难道又要分离,而这分离将是永别!小说结尾,耀宗“感觉自己站在一盘蜘蛛网上,脚下是幽幽深渊,四周一片迷茫的灰雾。”如果说整篇小说的叙述是在一种舒缓平和的语境下进行的一个青年的人生长调,有着淡淡的年轻人的那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也会有一点淡淡的忧愁,那么,小说结尾处却一下子进入了低沉的悲痛之中,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中沉痛的渐渐低下去直至听不到的颤音,悲痛总是无么无言而沉重。当然,生活中也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悲痛来袭,如同在雾中行走而发生碰撞。

陕西作家凝重的乡村现实主义传统中,有关注农村青年成长命运这一传统,从柳青、路遥、陈忠实、冯积岐等,他们的作品中有一股浓重的关注农村青年成长命运这一倾向。而柳青在小说《创业史》写到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而高鸿这部中篇小说《雾苍茫》就是写了一个青年,在他年轻的时候,在他紧要处的几步,他的人生选择。小说是时间的艺术。高鸿这部中篇小说《雾苍茫》,就是如生活流般,写了一个农村青年侯耀宗,在十年多的时间里的生活经历。如小说写的,侯耀宗参加高考是在七月份,可以大致推定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新世纪之初一两年,因为自从2003年起高考改在了每年六月份。所以这部小说写的当下以前十多年这个侯耀宗的生活史,写的是一个普通青年十年断代史。小说写侯耀宗18岁时高考落榜,第二年高考前一两个月时因事离家出走一年,回来后再过一年考上大学,如此三年过去,然后应该是四年大学生活,毕业后在一个煤矿工作大半年,后又在省城一广告公司工作两年多,如此已经九年多的时间过去,和妻子走到一起,共同工作生活,一起为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而努力,为生活而打拼。这时候小说虽然没有明确写到时间,大略也应该有两三年的时间。之所以没有明确写时间,可能是因为写到当下,正在进行时。如此,可以说小说写了一个青年的十年生活史。他善良,他是一个好人,他“好”得没有了性格,好的如果混同于许许多多同龄之中就会找不出来了。他这十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十年,人的一生基本轮廓就可以说在这十年中奠定了。这十年,是一个人的十年,也是一群人的十年,也是社会的十年。小说通过“这一个”而写出了一代人。侯耀宗,他比他的上一代人“高加林”们要幸运,他生活的社会环境要宽松得多,他有着更为丰富的人生选择,他可以通过高考而成为城里人。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所面临的问题。如这部《雾苍茫》中,侯耀宗这十年来,所经历的问题,也就他这一代人普遍要经历的问题。高加林“人生”失败后,他还可以退回他的家乡亲吻他的黄土,而侯耀宗在“苍茫”人生之“雾”中迷失方向后,他能退回他的老家吗?他在凋鄙若乡村能找到他的生活支撑点吗?这部小说在看似舒缓的叙事中,暗含着诸多的对年轻人的人生提问与命运关怀。

 

               《晚来风急》:大时代里的平凡人生

读高鸿的中篇小说《晚来风急》(原载《检察文学》2015年第一期)时,见这小说发表在公安法制部门办的文学杂志上,本以为这小说的内容也很可能涉及法制案件性质,这小说题目也容易让人往罪案类型文学那方面想。当然,我还没有读完这部小说时,我已经明白这想法有些想当然。这篇小说应该是一篇具有普遍文学意义的、反映普通人的平凡人生的作品。

小说写了一个农村出身的青年孙文化,他在一、二十年里的生活经历。如小说是从孙文化上大学时开始的,那时候他作为大学生,是“文学青年”,参加了学校里的文学社。小说虽然没有写确定的年份,但从这一点信息,是可以确定小说开始时的年代,应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再加之小说后面写到主人公孙文化和张莉结婚时,“结婚的时候他们在后街赁了一间小房子,四十平米,一室一厅。房子是八十年代的结构”,这里“房子是八十年代的结构”,那言下之意是当时已经过了八十年代,可能就是九十年代初期到中期这个时间段,那可以推测小说刚开始是孙文化和张莉他们上大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们是在大学时认识并互有好感,可能当时婚恋观念还比较传统,他们没有恋爱,等毕业后工作又分在同一个单位,然后才恋爱结婚。小说的情节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而小说结尾时如小说情节中所透露出的时代特征信息,可以大略认为就是写到了当下。可以认为这篇小说就是写了一个人,或者说一对夫妻,这二十多年的生活。

  尽管夫妻俩多年来生活似乎多坎坷,但还算平稳,如小说中有一句富有哲思的话:“生活像波涛一样翻卷着,时起时伏,溅起几朵浪花”。那些坎坷就可以看作是生活中的几朵浪花。他们似乎还没有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程度。而在小说结尾,却风云突变,晚来风急。当然这些也都是事出有因,积渐成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大的灾难是由众多小过失小灾难发展而来。先是妻子张莉因外伤而精神失常了一段时间,好在很快好了,她见丈夫盼着他的长篇小说出版心切,可能是她想安慰丈夫,她瞒着丈夫找书商自费出版了那部丈夫的“心血之作”长篇小说,当他明白真相时,抱着那刚出版的书从楼上跳下自尽。小说的的悲剧到了高潮时戛然而止。

  张莉这个女性,长得漂亮,大学是的校花,善良正派,有操守,后来在工作单位,上级领导王厂长多次对其性骚扰、引诱,她都严词拒绝,用王厂长的想法就是“没想到的是这女人还真傻!”后来她被迫辞去公职到民营企业、一家酒店工作,却又遭到上级领导的诱奸,被迫再一次选择职业,她“离开酒店后张莉开了家小餐馆。她想利用这几年积攒的人缘自己做生意。这几年她存了点钱,但开餐馆远远不够,于是想起了妹妹。在张梅的帮助下,“莉莉香”餐馆正式营业了。”经营餐馆差一点成为小两口发家致富的机遇,如小说中所写的:“ 餐馆由于环境不错,菜品有特点,价格又公道,加之张莉这几年结识的一些客户前来照顾,所以生意还不错,一个月毛利润万元左右,很好了。”可是由于到餐馆消费者多是熟人或公款消费者,多是欠账,所以经营不下去了,只好转让,张莉再一次转变职业,跑保险,如小说中所写的,她好不容易才做成一单。张莉这个人物,她的善良给人印象很深,她不嫌弃丈夫只有微薄的工资,也可以说从心里支持丈夫从事所谓文学事业的,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有文化的人,丈夫的文学事业中呈现的高雅精神追求和对平庸生活的超越,她是能感受到的,所以尽管她不赞成丈夫某些追求虚名之举,但她还是支持丈夫的。爱一个人,就爱这一个人的一切,当然包括他的精神追求。

  小说在结尾提到了范进中举这个情节,来形容影射孙文化的痴迷于文学虚名。这情节的“导演”是妻子张莉,这个情节可见出她的一片苦心。他们夫妻二人,多少点像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里的夫妻二人,卖掉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来为对方买礼物,却各自失去最珍贵的东西。在这篇小说中,夫妻二人失去的只是礼物,是物,他们爱对方的心却没有失去,心才是最可宝贵的礼物。而在高鸿这篇小说中,夫妻二人,似乎感情付出并不平等,作为丈夫的孙文化,一直执著于他的文学梦,为家庭并没有付出足够的爱心。爱文学,追求上进,这本身没有错,但每个人要有适合自己的文学之路,再者,文学是生活学,是人学,它是和生活同呼吸共命运的,而不只是简单的文本,不是虚名。从小说中所写的内容来看,孙文化所谓的爱好文学,更多的是对虚名的爱好,可以说是多了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妻子没有过多的指责他,已经是很善良的表现了,而他却没有足够的自省意识,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功成名就,导致最终悲剧酿成。孙文化这个人物,如他的名字所暗示出的信息一样,他聪明,有才华,特别是有文学才华。“文学青年”这个词,是很富于八十年代特征的一个词。那是个全民有理想的年代,所谓文学青年,就是有想想、追求上进的人,可是,这样一个当年有理想、充满活力的青年,在经历了这二十年的生活“波涛”之后,却被浪花打沉了。他的命运值得深思,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也不应该简单理解为只是“一个文学青年的画像”,而是一代人的命运写照。

  回看这篇小说,小说中有着强烈的大时代下普通人物的命运感,小说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尾。孙文化与张莉这一对夫妻,当年在大学时的一对才子佳人,一个有才,一个有貌,可谓郎才女貌。但在此后几十年生活中,他们一个为才所误,一个为貌所累。小说主要写这一对小两口几十年的生活或者说命运,小说也穿插描写了张莉的妹妹、孙文化的小姨子张梅的经历。她也上了大学,但到了她这个时候,大学生就业环境突然艰难起来,所以致使她走了歧路,最后走上暗地里卖身之路,精神空虚,还吸毒。小说写到这个人物,是对写主人公的一种补充和对照,她和他们都有各自的艰难,他们都是被“跨掉的一代”。

  读作家高鸿的这篇小说《晚来风急》后,让人联想到他新近的另一篇中篇小说《雾苍茫》,我感觉此两篇小说似乎有诸多可比较之处,说它们是姊妹篇也可。作者是否要写一组小说,如多年前的如《一百人的十年》那样的以个人命运来写时代命运的小说?我建议作家高鸿先生可以有这样的写作计划或雄心,至少可以有这样的写作意识。其实,古往今来,许多大作家大作品,往往就是如此积累而来的,当然,如果能早早地建立了这样宏大的写作意识,对具体的写作会更有自觉的帮助。如《晚来风急》写的是一对夫妻这十几、二十年的生活,男主人公是农村籍,因考上大而成为城里人的。而《雾苍茫》也是写一对夫妻十几年的经历,而男主人公也是从农村考大学而成为城里人的。这小说题目《晚来风急》和《雾苍茫》,也都有着某种对命运的暗示意味。这两篇小说都是大时代下对小人物日常生活和人物命运的关注。纵观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整体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可谓日新月异,发展速度让全世界瞩目,这三十年可谓大时代。但是,正如有太多的有识之士指出的那样,我们的社会“硬件”上去了,而我们的“软件”呢?如伟人所期望的那样,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是,这些富了起来的人是否愿意“带动”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呢?我们的教育、文化、法制,对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关注、对人精神生活的关注,这些是否也都做到了呢?大时代是很让人骄傲的,但是,那些被大时代车轮碾压的卑微生命,对他们是否要给予关注和祭奠呢?如这两篇小说中的人物,他们都是好人,善良而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为什么不能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呢?为什么他们在生活中苦苦挣扎,最后还难以避免悲剧命运呢?有一部分好的作家被期望为社会的良心,就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一片光鲜、一片歌舞升平中,能看到那些掩盖、被忽视生命,能用自己的卑微之力为社会公正做一点努力。

 

【作者:杨柳岸】  【发表时间:2016/1/22】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2879次】
 

金山文学 小小说传媒 华人中文文学网 天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人民文学 安保 国际在线
金盾电视台 中国台湾 参考消息 北部湾经济网 中国作家网 凤凰新媒体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opyright©2014-2030,XKDKK.COM,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xkdkkk@163.com 

网址:http:// www.xkdkk.com    值班QQ:275569688    广告QQ:493070311    新看点网QQ群:45603164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3472号-1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部分来源于公共网络或者素材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