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信众永远在教堂之外
高建群
“真正的信众永远在教堂之外!”这是一句西方谚语。前年世界读书日时,我在省图书馆办讲座。当读者问到我,当代的高僧大德中,你最推崇谁时,我就用这句话回答。
于文学,亦是如此,支撑起中华文化大厦的正是这些散布在广袤大地上的业余作家们呀!对于那些专业作家来说,这是职业,是饭碗,而对于业余作家们来说,他们是出于一种对文学的热爱、虔诚和敬畏,他们是值得叫我尊敬的呀!
这本名曰《一碗荷包蛋》的书的作者,是一位高职院校领导。书中所收入的,当是他多年创作而整理出的一本结集。感怀人事,评说古今,指点江山,履屐匆偬,于是收集和发表了许多的文字,然后拾到篮篮都是菜,它们整索出来,便成为这么一本洋洋十数万言的书。
我读了这本书的部分章节。这些章节教我感动。例如提到母亲所做的一碗荷包蛋。恰好今天早晨,我的八十多岁高龄的老母亲就为我做了一碗荷包蛋,她颤巍巍地走过来,将荷包蛋递到我的手里。这位写作者的母亲已经作古二十二年了,他是没有这个福分了。而一个失去母亲二十二年的人,来谈论母亲,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情感呀!
这样来行文,这样来抒发感怀,焉有不令人感动得动容的道理!
书中的那些谈天说地、论玄论道的文字,也都十分地智慧和睿智。这正是一位大学领导的学养和职业习惯所赋予他的。读这些文字,你感到自己像在和一个有智慧的人在促膝而谈。
这本书要出版了,谨献上我的祝贺。作者供职的学院在咸阳。咸阳是个王气森森的城市,那首《咸阳城东楼》唐诗中,“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诗句,总让人一瞬间血涌上脑门,而唐伯虎的“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一句,更有一种沧海桑田、山谷为陵的唏嘘之感。
让我们敬畏书籍,让我们敬畏文化。文化是我们的根。
2014年5月22日 西安
清新醇厚,韵味绵长
-----曹建平《一碗荷包蛋》读后
胡忠伟
《一碗荷包蛋》(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曹建平副院长的第二部散文集。还记得2009年曹先生《一把酸枣》出版后他给我赠书的情景。一晃六七年过去,曹先生又用他生花妙笔为我们捧了这一碗香喷喷、热腾腾,清新醇厚、韵味绵长的荷包蛋,怎能不叫人眼馋心热、唇齿留香呢!
《一碗荷包蛋》,作家梁衡作序,作家高建群导读,书籍装帧典雅精美,设计别具一格,书中插入作者摄影作品若干幅,文图并茂,相得益彰,是一部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集。书分八辑,依次为“亲情至爱”、“乡情故土”、“青山秀水”、“人海情缘”、“文韵飘香”、“春雨润物”、“世事沧桑”、“大美无形”,附录部分则收编了六篇关于《一把酸枣》的书评。读罢《一碗荷包蛋》,迎面仿佛吹来了故乡那一股清新的乡野之风,这风越过田野,穿过村庄,“飘散着一种泥土的淳朴和田畴的清香”(梁衡语),使人荡气回肠、神清目爽。我想,这部书,是曹先生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思考的结晶,也是他以业余作者的身份扎根农村,接地气、讲正气的心血之作,更是他热爱故乡、热爱命运,从彬县这块古老厚重的黄土地上亲手播种出的一株挺拔可爱的灵气作物。近年来,故乡彬县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出现了《古豳放歌》《枣舍心语》《叫魂》等一大批优秀作品。但也不可否认,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情调”式的作品也充斥在“一报一刊”(《今日彬县》报、《豳风》杂志)上,迷惑着读者的眼睛,足以引起为文者的深思和警觉。《一碗荷包蛋》的出版问世,无疑是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彬县文坛的一次视觉冲击,一次头脑风暴,一次“误读”的校正。
《一碗荷包蛋》,透着作者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不论是回忆至爱的双亲,还是忆念逝去的好友,不论是追诉儿时的故土乡情,还是行走在大江南北的青山秀水间,不论是叩问生命,还是感叹世事沧桑岁月不居,作者都以浓得化不开的情和爱,满满地浇注在字里行间,叙事怀人,说理分析,浸透着人间冷暖,生命感悟。以作者写“母亲”的文字为例,面对渐行渐远的母亲,他抛洒下的不仅仅是思念的热泪,更有“自愧自悔”的痛苦和愧疚。“一个目不识丁的乡村农妇,当她把儿女读书看得山高水长,奉若神明的时候,这无疑就像一把圣火点燃在她心灵的天空。于是,尘世间任何苦海孽渊都无法阻挡她前行的勇气和毅力。”“母亲”的剪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寒冷的冬夜,她照顾一家老小睡下,才又拿起针线为孩子们缝补着衣裳;晨曦幽暗的清早,她早早起床,为孩子们烧好热气腾腾的洗脸水;小雨淅沥的时候,她披上麻袋片,护送孩子们上学去......尽管“母亲”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但她留给作者的除了一腔深切的思念外,还有那沉甸甸的人生信念和经验:面对生活的困境,任何时候,都“不舍不弃”。
《一碗荷包蛋》,透着作者理性的思考,严肃的回味。身为教育工作者,他对教育的思考和探求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不论是当名办教师的那会儿,还是身为一县教育局长的那几年,抑或身在大学校长岗位的这几年,曹先生都在认真地思考着教育的真谛。你看,在曹先生的笔下,教育工作者就像父辈农民一样,“春日里撒一把种子在田垄,期待着绿汪汪的一片庄稼破土而出。”当岁月从身边流逝,收获的不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成功之后的甜美和快乐。在这里,既有对家庭教育的回味和思考,也有对高考制度的诘问和反思,更有丝丝入扣、春雨润物般的“我的语文教学观”。除此而外,曹先生还把关注的目光从校园生活伸向了广袤的社会生活,对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现象不光是“立字存照”的记录在案,更多的是思索、探询,“世事沧桑”“大美无形”这两辑里,普通老百姓身边的肇事、抢盐风、赠书之外的“酸”,皇帝李世民的纳谏与谏臣,革命烈士的红色遗书,邓丽君的歌声,电视剧《老大的幸福》,还有作者抗击命运、与病魔的顽强斗争......桩桩件件,在在处处,无不令人体验到生之艰难,爱之深切和活着的美好,行文之间,常常滚动着人生的情趣、思想的理趣和文化的意趣。“书中的那些谈天说地、论玄论道的文字,也都十分的智慧和睿智。这正是一位大学领导的学养和职业习惯所赋予他的。读这些文字,你感到自己像在和一个有智慧的人促膝而谈”(高建群语)。
是的,《一碗荷包蛋》不仅仅是一部题材丰富、主题开阔、语言优美的散文集,更是曹建平先生奉献给文坛的一味视觉盛宴、文化大餐,“带着泥土的气息”,清新醇厚,韵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