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起点品读 微信公众号  新看点网邮箱:xkdkkk@163.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搜搜索
 
   □ 咸阳文坛
新书
活动
点评

 

 

咸阳文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点评 >> 详细内容
周李立:碎片化叙述诗学的探索
 周李立的是一位80后作家,曾出版过中短篇小说集《欢喜腾》。《如何通过四元桥》和《八道门》是她新近创作的两篇小说。周李立的小说普遍具有较强的哲理思考和沧桑感,在小说艺术形式上着意创新。《如何通过四元桥》和《八道门》这两篇小说延续了原有小说的一些特色,也有新的探索。
 
  《如何通过四元桥》的情节相对比较简单。教授刘一南和女友贾小西约好在一家咖啡店见面。刘一南要通过一座名曰四元桥的立交桥,才能到达贾小西等待的咖啡店。刘一南尝试三次通过立交桥,都没有找到通往咖啡店的“东四环”出口。待刘一南找到出口时,出口因为施工已经被封死。折腾三个多小时后,贾小西已经离开了咖啡店。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上述整一的故事情节,是被众多叙述碎片掩盖着、经过梳理归纳重新整合出来的。事实上,整个小说只有两个空间场景:一是教授刘一南在四元桥反复折腾,企图寻找“东四环”的出口;另一空间场景是贾小西在咖啡店通过手机和纸质地图,为刘一南寻找“东四环”的出口。但是,小说并没有仅停留在四元桥和咖啡店这两个物理空间之中,而是不停地插入刘一南、贾小西的人生经历。刘一南、贾小西的人生经历,显然溢出了四元桥和咖啡店的时空,不断地切割四元桥和咖啡店的场景。于是,刘一南、贾小西的人生历程,包括刘一南寻找“东四环”出口的经过、贾小西通过手机和纸质地图寻找“东四环”出口的历程,相互切割。不同时空反复交错,最终形成了众多的叙述碎片,造就了小说《四元桥》碎片化的叙述状况。和《四元桥》一样,《八道门》的叙述也是碎片化的。《八道门》似乎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测绘师康一西由省城公司调入北京公司总部工作,租住在高档小区堂宁小区。工作期间没有通过公司的考核,最终退租堂宁小区,回到省城工作。《八道门》也有两个物理空间:堂宁小区和康一西的公司。但是,康一西的人生经历,不断地插入堂宁小区和康一西公司的叙述场景,堂宁小区和康一西的公私生活空间不断地被康一西的生活经历所切割,貌似完整、明了的物理空间,最终被碎片化的叙述所切割。
 
  《四元桥》和《八道门》碎片化的叙述方式,成为这两篇小说最为突出的叙述方式。传统小说追求线性的故事情节的营构,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统摄下,一一交代得清楚明白。与传统小说注重故事不同的是,现代小说注重场景的描绘。随着现代哲学的崛起,人物的内在世界的揭露与展示,成为现代小说圭臬。外在的场景展现转化为内心场景展示,是现代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外在场景或者内心活动都被整合,无形的“上帝之眼”仍然是小说的叙述源泉。这和注重故事情节的小说的叙述内在机制是一致的。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历史的去魅”是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小说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追求情节或者场景的整一性。于是,碎片化叙述,就成为小说艺术的至高追求。传统小说追求道德认同,现代小说塑造个体神话。无论是传统小说还是现代小说,都在找寻某种特定的“认同感”。然而,碎片化叙述的出现,颠覆了小说的“认同”机制。交流困境乃至隔膜,成为 “认同”危机时代的重要主题。这也是《四元桥》、《八道门》碎片化的叙述,所要表现的重要信息。
 
  《四元桥》中的教授刘一南,是凭借个人知识与智慧生活的一代人。知识、修养、人际交往能力是这一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质。在刘一南这代人看来,事情是有真伪的,只有个人亲眼所看到的,只有个人亲身经历的,只有经过大脑判断的,才可能是真实与可靠的。因此,刘一南仍然对信息化时代的许多工具持排斥态度,他的车上不装信息化时代有车一族所不能缺的GPS。与刘一南过分相信自我不同,贾小西是与刘一南完全不一样的人:“她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总是‘搜一下’——去吃什么,搜一下大众点评网,去看什么电影,去搜一下豆瓣网,读什么书呢,搜一下亚马逊,要找路呢,搜一下google地图,穿什么衣服呢,搜一下天猫。她甚至连超市都不去,因为自然有快递员会把她在网上购买的那些卫生纸和洗衣粉送货上门……吃穿住行,还有什么是互联网不能为她提供的呢?”贾小西所代表的是信息化时代成长的一代人。这代人所有知识和信息的来源是互联网,“搜一下”是这代人的最重要的生存方式。在语言与信息符号之间漂移,构成了贾小西这代人的生存状况。当刘一南把车开上四元桥后,面对像“中国联通”标记一样错综复杂的线路与出口,刘一南失去了判断能力,他的经验与能力在这个时候丧失了力量。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等候,贾小西认定是刘一南有意不和她会面。而这种误解、隔阂产生的原因除了有刘一南的生活经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显得捉襟见肘之外,信息化时代自身的桎梏也影响了刘一南和贾小西之间的关系。正在刘一南焦头烂额地在四元桥上找出口时,贾小西已经“搜”到了“东四环”的出口。信息化时代的优越性,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但是,信息化也存在着问题。当贾小西把“东四环”的出口通过手机短信告诉刘一南时,刘一南并没有及时收到,因为短信延时到达。于是,相信知识与经验的刘一南在信息化时代的束手无策,而信息化崇拜者贾小西的短信偏偏在刘一南最需要信息的时候延时。这二者凑在一起,就造成了刘一南和贾小西之间的误解。最终,刘一南和贾小西之间出现了无法消弭的隔阂。
 
  《八道门》也叙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与隔膜。康一西从省城公司调来北京公司总部工作,租住了北京高档小区——堂宁小区。在一般人眼里,没有背景没有实力的人,是无法住进去的。堂宁小区从小区大门到自己的家,有七道门,这个小区“似乎就是为了让人们避免认识而设计的。大房子装着单独使用的电梯、隔着七道门过私密的日子……”。生活方式决定了康一西与小区其他人之间互不来往,保持着生活距离。即使在万圣节有小孩来访,那也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康一西给小孩们的糖果、巧克力等,全部被扔进了垃圾桶。曾带领孩子来敲门过万圣节的邻居,第二天一早见面摆出一副相互不认识的姿态。因为住在堂宁小区,同事们就把他当做有背景的人物看待。争先恐后地请康一西吃饭,加深感情。其实,康一西租住堂宁小区纯属偶然,他只不过不想再像省城居住得那样单一而已。康一西本人也不像同事们想象得那样有来头有背景。他和吃斋念佛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个人经历像白纸一样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同事日渐发现康一西不过常人而已,对他的冷落日渐开始。一次单位的例行测试,康一西居然没有通过。这次测试结果,显然是“人为”的,专业成绩优秀的康一西怎么可能通不过考试呢。显然这是对康一西个人背景的测试。由于康一西没有摆平上面的头头,暴露出没有背景没有来头的本色,最终只得回到省城。康一西的命运,缘于同事对康一西的误解与隔膜。康一西和唐糖之间也有隔膜。唐糖主动搬到康小西的房间,不排除她认为康一西是有钱人。但是,在唐糖眼里,康一西用情真挚。唐糖把康一西看做是一位重感情、值得托付终身的人。然而,康一西则把唐糖看做物质女人,他竭力给唐糖买各种名贵衣物。当康一西要回省城去工作时,他选择了不辞而别,因为他认为唐糖不会跟着他一起回去。康一西和唐糖之间的隔阂,最终导致了二人之间的情感悲剧。
 
  以碎片的叙述方式,表现人和人之间的隔阂,是《四元桥》《八道门》最鲜明的特色。《四元桥》《八道门》让我看到了80后作家的成长。80后作家以其迎合市场化时代而崛起。然而经过岁月的洗礼,80后作家日渐摆脱早已固化的形象,在艺术探索和思想深度的表现上,渐渐走向成熟。这种成熟,可喜可贺!
 
【作者:周新民】  【发表时间:2015/3/1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1343次】
 

金山文学 小小说传媒 华人中文文学网 天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人民文学 安保 国际在线
金盾电视台 中国台湾 参考消息 北部湾经济网 中国作家网 凤凰新媒体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opyright©2014-2030,XKDKK.COM,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xkdkkk@163.com 

网址:http:// www.xkdkk.com    值班QQ:275569688    广告QQ:493070311    新看点网QQ群:45603164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3472号-1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部分来源于公共网络或者素材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