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起点品读 微信公众号  新看点网邮箱:xkdkkk@163.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搜搜索
 
   □ 咸阳文坛
新书
活动
点评

 

 

咸阳文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点评 >> 详细内容
先行 先觉 先倡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倡导文艺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前不久,我去河北兴隆安子岭乡上庄村参加一个诗歌活动。我惊喜地看到,偏远的山沟里,出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诗上庄”。通往上庄村的山路两侧,竖立着一块块取之于当地的石头,石头的立面上,镌刻着一首首古今中外优秀的诗作,进村出村进山出山的人们,都会从这些石雕的诗歌中穿过。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百位作家诗人题写的百样“诗上庄”三个字,写满了整整一面墙。沿山沟一直往上,是河北老诗人刘章的旧居,几十年前,他就是从这里走出大山,开始了后来的诗歌创作。简朴的房屋四周青山环绕,房前屋后都是红艳艳的山楂果树、绿油油的玉米地。由诗上庄举办的“刘章诗歌奖”颁奖活动,就是在这个原汁原味的诗人旧居前进行的。上庄及附近山村的村民、中心小学的学生们,都是这个诗歌活动的成员,看上去他们都很兴奋,很有自豪感。也许有人会问,村民们能看懂这些诗歌吗?这些诗歌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但这个“诗上庄”活动的策划者、承德作家协会主席、诗人刘福君,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学活动,能够让诗歌来自乡村又回到乡村,在诗歌与村民之间建立一种近距离的关联,让更多的人读诗懂诗爱诗。试想,村民每日上山下山劳作,哪怕抬眼看一句诗,顺路念一行诗,就在无形中吸收了文化也传播了文明。上庄的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一路看一路背诵,把那些优秀的诗句记下了,他们将和诗歌一起做伴成长,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其中一些孩子,长大后也会开始写诗。诗人不再神秘,诗歌不再遥远,诗歌成为乡村生活的一个有机体,就像山泉水那样,干干净净点点滴滴地渗入村民之心,提升村民的文化生活品质。这个富有创意的乡村文化建设项目,得到了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广播电视局的鼎力支持,几位领导从石家庄坐了八九个小时的车,提前一天赶到兴隆的深山里,参加第二天的颁奖活动。尽管,诗歌被刻在石头上,并不意味着诗歌的永恒;但是,诗歌通过村民的念诵得到传扬,诗歌就从书本上走近了人民,有了“为人民”的积极意义。
 
  我们这一代文学工作者,从青年时代开始学习写作以来,所接受的教育,始终是与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紧密相关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尤其进入现代社会,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为人民写作这个话题,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及更为宽泛的外延。究竟什么是“人民”呢?这个问题曾经长久地困扰过我。在理论上,但凡共和制国家,“人民”的含义包括工农商、军人、知识分子,几乎所有的阶层都属于“人民”的范畴。而在中国古代,“人”和“民”曾经是分离的,“人”是指人的生物属性,是富有七情六欲的生命个体;而“民”则是指社会的底层大众,常与“庶民”“黎民”“臣民”组合使用。而当“人”和“民”组合为“人民”这个语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民群众”,它已具有了当代社会的政治属性,正如“公民”这个词语具有法律属性一样。人民是国家和社会构成的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人民的欢乐和幸福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人民的苦难即意味着历史的倒退。我们这些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用文字去描述并表现人民的喜怒哀乐,首先取决于我们能否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的苦难和欢乐。我们原本就是“人民”这个群体中的一滴水、一粒米、一片叶子,我们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在以往的个人经历中,所见所闻所痛所喜的所有一切,都与人民息息相关。人民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然后通过作家的劳动,通过作家的“自我”这个接收器,使得客观的生活表象,成为文学作品和精神产品,再回归回馈于人民,使更多的“人民群众”成为我们心心相通的读者。我们和人民就是这样一种互相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而不是一种上下或对立的关系。如果一个作家的精神状态、心理意识、思想感情,没有偏离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诉求,在作品中自始至终坚持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理想,而不是出于个人物质利益名誉前途的种种考量,以趋利避害之心,去选择写什么怎么写,以获得更大的个人利益——那么,这就应该是一个有人民性、有良心的作家。反之,一个写作者如果对人民的疾苦视而不见、对人民的呼吁麻木不仁,对那些危害侵犯人民利益的错误决策刻意粉饰、对人民的人性弱点缺乏客观清醒自觉的批判意识,这样的写作,很难称得上是真正为人民的文学。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在这个段落中,我注意到了此前很少并列使用、颇具新意的18个字。
 
  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9个字,高度概括了文艺工作者和文学创作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写作者期望达到的目标。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化建设,先觉才能先行、先行方能先倡——这是一个渐次递进的艺术规律。先觉者,是那些具有独立思考精神、拥有对时代和现实超前认识的智者,而非人云亦云、惟上惟利之徒。先行者,也即勇于创新、敢于特立独行的探索者,每一部新作,都呈现出新的内容新的思考,以新思维、新形式去表现历史和现实。先倡者,则是不怕打击不怕挨骂不怕争议、内心有强大力量的勇者,脚踏实地而开风气之先。这9个字的实施、实现、实行,对于文艺工作的领导者来说,也是一种新的考验。对于严肃文学如何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困境中生存发展,目前的文艺体制与具体措施,应当有更合理的对策。只有为那些有志于创新开拓的文艺工作者提供宽容友好的创作生态环境,文学的先觉、先行、先倡之目标,才会成为可行、可见、可能的现实。
 
  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这9个字揭示了文学艺术应当遵循的基本守则,何其亲切而珍贵。筋骨,是思想是精神,是不惟功利不惟金钱的骨气;人有筋骨,作品才会有筋骨。有筋骨的作品才是有道德的。文艺工作者个人的道德修为,将决定其作品的筋骨韧性。除了个人的道德操守之外,文学工作者更需要奉行并恪守职业道德。作家的职业道德,最重要是在作品中真实地反映生活、以真诚之心对待读者、不讲假话、不文过饰非、不自欺欺人。若是抹煞风霜雨雪的残酷凶险,就无法体现出炉火与阳光的温暖;若是刻意回避或漠视黑暗,只能是伪饰矫情的虚假书写。温度是与寒凉、冷漠相对应的,没有寒冷就没有温暖。有道德的写作者,心是热的、对人类和人民的情感是真诚的、对美的追求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才可能写出温润、温暖、有温度的文字。只有在作品中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我们笔下的“人物”才是有筋骨、有灵魂的人,从而抵达崇高之美。
 
  我的一部长篇小说新作,至今已经四易其稿,前后历时8年,仍在持续不断的反复修改中。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改得好些、应该更好些。对于成熟的作家来说,出作品不难,难的是从高原攀登高峰。真正的精品力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蘸着自己的心血打磨。
 
  做思想的先觉者、时代的先行者、美德的先倡者——这将成为我们文学创作者自觉的理想。
【作者:张抗抗】  【发表时间:2015/3/1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1037次】
 

金山文学 小小说传媒 华人中文文学网 天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人民文学 安保 国际在线
金盾电视台 中国台湾 参考消息 北部湾经济网 中国作家网 凤凰新媒体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opyright©2014-2030,XKDKK.COM,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xkdkkk@163.com 

网址:http:// www.xkdkk.com    值班QQ:275569688    广告QQ:493070311    新看点网QQ群:45603164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3472号-1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部分来源于公共网络或者素材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