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需要,是学校由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转型的必然要求。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首先要搞清楚与传统学校制度的区别所在,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现代学校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传统学校则强调社会本位,突出学校教育的社会化要求。现代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社会等情况必然会反映到学校教育上来。学校教育现在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需要学校管理者在实施学校管理时必须加以考虑,一是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非常强烈,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强,希望学校尊重他们的知情权、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二是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意识和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迫切和强烈;三是学校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与社会家长对教育质量的期望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四是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但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全社会没有达成共识,以至现在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张皮”的现象。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的学校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的要求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以适应师生的主动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之路。
学校管理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有效地利用教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目的。学校所有的管理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健全助人发展的机制是学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凸显其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作用。
学校考核评价机制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比如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学校在认真组织讨论,开展说课评课的基础上,突出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有效互动,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学校连续三年六个学期的教学节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都使用修订后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评课考核,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课改理念的树立和内化。在我校《教职工学期考核实施方案》中对教师实施课改的情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结合课改确定课题进行教科研课题研究”,“每位教师不仅要会上基础型课程,还要会上拓展课和探究课”,“积极参与市、区、校、三级课改实践课研讨课”等,将教师实施课改的情况列入对教师的考核。在考核评价时,学校注重教师理念的转变,着重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教学行为的变化,师生在课改实践中是否出现了良好的发展状态。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课改的实践水平。
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对教职工工作的考核机制,形成了平时考评与学期、学年度考核相结合;自评、组室推荐考核与考核委员会考评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学期和年终考核时,我们要求教师首先对照标准进行自评述职,组室评议并提出推荐意见,分管领导提出考评等第的建议,最后考核委员会根据教师师德表现、业务能力和成绩和考勤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确定考核等第。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突出三点:一是自评的严肃性和实事求是;二是组室推荐和分管领导考评时标准掌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考核委员会考核的公正性准确性以及导向性;四是考核程序的公开化。
二、创新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创新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应该将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学校整体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通过学期、学年、年终考核评级(A、B、C、D)体现。二是通过绩效分配方案及奖励方案体现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成绩,为校争光的教职工按方案奖励办法给予奖励,以达到鼓励教师创新争牌,争取优异成绩的效果。三是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给予体现。如对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续签合同时聘期可长一些,对高一层次学历达标、专业技术考核尚未达标的教师聘期缩短至1年。同时我们还采取以下一些激励措施健全激励机制。
1.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每个学期学校组织开展专题式的教学节活动,如“贯彻二期课改理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全面实施二期课改方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等。根据每个学期不同的主题,我们要求教师上一堂研讨课,设计一份包括教学设计说明的课例,制作一个课件,作一次说课反思,写一篇课后教学反思,学校成立评委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选出优秀课在教学节专题总结会上予以表彰。
2.评选课改明星教师制度。每个学年学校根据教师课改实验的投入程度,课改实施的成绩,家长、学生的反应与评价等情况,评选出若干名课改明星教师,籍以树立积极参与二期课改的教师典型,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3.实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能否适应课改的要求,直接影响到二期课改的实施效果。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要靠教师去把握和贯彻,课堂教学的方式要靠教师去主动地改变,教师是课程实施者,而且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实施者。我们把对教师二期课改的实施要求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设计由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梯,设定师德、教科研、教育教学能力、特色发展发展模块,其中每个模块都有课改实施的具体要求。与此相应,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个人行动方案》,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别化需求与学校的统一性要求有机结合。我们采用教师个人申报述职--考核评审小组审核--教代会审议通过的评定程序,每两年评审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加上市、区评选的名教师后备人选,形成骨干教师梯队。
三、营造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建设机制。
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真实反映,更是凝聚和团结师生共同为实现办学目标的精神动力,学校文化就是学校风范,一旦形成,会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职工教育行为产生导向、凝聚、激励、约束作用。某种程度上学校文化是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内涵发展注重的是学校文化的营造。
1、倡导和实行校内民主。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是校内民主的两大内容。我校进一步健全了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制度和规范。学校工作中重大的决策、决定、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等都事前征求教职工意见,并召开教代会表决通过,涉及教职工晋升职务、职称评定、考核评奖等均予以校务公示。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在教职工大会或通过其它途径予以明确答复。欢迎教职工通过电子信箱反映情况,表达意见。学校还通过组室记录本架起领导与教职工沟通的桥梁,学校领导平时能耐心细致地听取员工的意见,消除与教职工之间的心理距离,倡导和实行校内民主,密切了干群关系,交流沟通的渠道畅通了,心理距离缩短了,教职工的心情也就舒畅了。
2、倡导合作共事,团结和谐的组室氛围。合作共事、团结和谐才能融洽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职工才能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人际关系的紧张会妨碍教师才能的发挥,也会影响干群关系、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学校为此明确提出四提倡四反对。提倡顾全大局,反对自私自利;提倡当面提意见,反对背后议论打小报告;提倡合作共事,反对恶性竞争;提倡自我批评,反对指责别人。学校经常对组室长和中层干部进行培训,明确每一层级的岗位职责,让大家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得更好,不断提高大家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主动工作的意识,使分级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3、倡导学习氛围和教师主动发展的进取精神。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不学无术和吃老本都是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只有不断汲取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知识的精华,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学校也非常注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以学习求发展,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生存状态,一种职业习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创新行为。使学习成为教师适应教学工作的一种迫切的自我需求。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型组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