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正的“快乐教育”,没那么简单
2015年7月7日,美国俄勒冈大学校长讲席教授赵勇做客新华网思客讲堂,作了题为“创业创新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主旨演讲,作为国际知名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赵勇教授深刻意识到了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和即将产生的巨大冲击,在思客讲堂的演讲中,赵勇教授也分享了他对于未来创新创业教育该如何推进的观点。
在演讲中,赵勇教授指出,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传统就业教育的弊端就是消灭独特性,并培养一批掌握了“所有知识”的平庸人才。
传统的就业教育认为学生要找工作就必须满足用人企业或单位的需要,所以企业或单位需要人做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因此就必须有课程、课标和考试,而语文、数学、英语成为必考科目,也是因为就业教育假定这些知识都是今后社会所需要的。赵勇说,根据“一万小时规则”,一个在某方面有天赋的人要成为专家,至少需要花足一万个小时,但如果将同样的时间花在自己不感兴趣的短板上,最终只会成为非常平庸的人,但很不幸,就业导向性的教育正是后者。
赵勇非常痛心地说,每一个孩子进入学校,学校就把所有的传统知识全部灌输给他们,不管有没有天赋,也不管感不感兴趣。这就导致孩子们平均花了一万三千多个小时,却只成为了掌握“所有知识”的平庸人才,这样严重同质化的教育后果就是每个人都去抢一样的工作。
赵勇表示:“在传统社会中,我们没有机会充分利用每个人的才能,不能真正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传统工作要求人们掌握基础的、同样的知识,而在某方面特别突出、特别伟大的人基本上是‘没用的’。传统并不欣赏叛逆和特别伟大,所以传统的教育适应了传统的社会。”
现在,还有很多家长仍然秉持着以就业为导向的传统教育观念,赵勇对此非常担忧。他坦承经常被国内的朋友咨询,孩子学什么专业最热,什么专业就业率最高。这些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有一条“直通车”,保证毕业后就能就业,但结果往往会让人很失望,因为今年热的专业明年不一定热,明年热的专业后年也可能就不热了。与国外一样,国内的学校也经常突击开设新的专业,因为新的现象总是不断出现,但是等相关部门批准要花几年,之后还要招聘和培养教师,等学生真正毕业的时候,这个专业甚至这个行业都可能不存在了,演变太快了。赵勇表示:“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可能就会导致新教育的出现成为很大的困难。”
低龄留学没有必要,难以融入教育环境
演讲现场,针对观众提出的如何看待中国孩子,特别是很多低龄孩子到国外留学的问题时,赵勇明确表示“没有必要”。他说,教育不仅仅是教学,重要的是教育环境。国内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教育环境,中国孩子去了还是主要和中国孩子在一起,甚至相互之间传作业,基本上不与美国当地的孩子打交道,“美国学校最头疼的就是某一个国家的孩子扎堆聚成社区,避免这些问题需要教育部门付出很大的努力。美国学校招生看的指标很多,其目的是就是要故意设计一个复杂的环境,构成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学生群体。
赵勇认为,对于低龄化留学的孩子来说,名校或普通学校的差别并不大,什么时候出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孩子是不是具备了接受多元化、多资源教育的能力,能不能充分利用国外学校提供的机会,否则就相当于花了很多钱却读了一个传统的学校,没有必要。
美国的快乐教育,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一直以来社会上存在一种认识,认为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孩子们进行的是“快乐教育”,快乐就是玩儿,不用像国内的孩子一样上很多课外班、写很多作业。对于这种说法,赵勇也举例进行了纠正。他说,美国教育的“快乐”并没有那么简单,即使是让孩子去野营或到别人家留宿,也是出于非常复杂的考虑,如学习社交能力,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妥协等等。而我们的孩子不懂得责任和妥协,总以为快乐只是自己的轻松和愉悦——事实上,快乐应该是一种自我追求,当投入去做自己选择的事情时,痛苦也是快乐。
“人类的发展就是让孩子快乐一点,为什么做了这么多事情让孩子痛苦呢?快乐本身也应该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老百姓都不快乐,这个社会也没有什么意义。当我们孩子学了20年之后一个个都是苦大仇深,这实际上是对教育的一种反思和反叛。”赵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