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界首市数百名“教师”近日在市政府、教育局等单位门口,拉开“641名教师恳求政府履行合同,同工同酬”的横幅。十多年前,600多人先后就读了界首市“艺体班”,毕业后因国家政策变动,原本可以包分配的“艺体班”学生无法再被划入编制,而被安排到乡村小学代课,由财政部门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划拨生活补贴。(7月15日澎湃新闻)
这些“老师”当初本来就是冲着政府“包分配”的承诺而报考相关专业的,实质上,就等于政府跟这些“老师”签了就业编制合约。可等人家毕业却遭遇“国家政策变动”而失去正常的就业机会,政府的这种做法明显是一种违约行为,涉嫌违犯《合同法》。
如果政府不能履行承诺,就应该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但界首市政府把人安排到乡村小学“代课”,不仅不能做到同工同酬,甚至不愿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这些人发放工资,竟然仅仅“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划拨生活补贴”,政府这又明显违犯了《劳动法》。如此政府毫无诚信,带头违法,还谈什么“尊师重教”?
一方面当地政府不肯履行承诺“包分配”,另一方面,却又把这些人安排去“代课”,而且一“代”十几年,也就是说,当地教师编制显然是不足的。难道“国家政策变动”不需要给乡村小学分配足额的教师编制?恐怕根本的原因还是当地政府不舍得加大教育投入。
什么叫“代课”?这些人不是自己临时替代别人教学,都是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在公办学校“代课”,可以说是在替政府“代课”。所以,在“代课教师”这个问题上,政府应该尽早纠正地方政策偏差,满足教师编制。否则,继续无视“代课教师”的利益,也是对教育的继续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