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起点品读 微信公众号  新看点网邮箱:xkdkkk@163.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搜搜索
 
   □ 我要投稿
我要投稿
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我要投稿
当代小小说理论研究之火花
  在当代的小小说及其理论发展史上,1958年似乎应特别提及。因为在这一年, “小小说”的名称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并在中国大地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年的23期《新港》杂志上,老舍发表了《多写小小说》的评论。为响应老舍的号召,巴金写出了小小说《小妹编歌》,两位文豪的号召和实践像块巨石落入水中激起了千层浪花,《长江文艺》于当年第8期开始发表小小说,《新港》于当年第11期也开始发表小小说,并于次年910月合刊号起开辟了“小小说”专栏。《人民文学》、《萌芽》、《雨花》、《奔流》等杂志也竞相刊载小小说,很快掀起了小小说创作的高潮。不仅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出版社也纷纷出版小小说选,仅19581959年就出版了《双跃进:小小说选集》《长江文艺》编辑部编 、《三报丰收:小小说集》王细级等著 等多本小小说选。随着小小说创作的日益红火,小小说理论也不断涌现:陈湘华写了《我们欢迎小小说》,《长江文艺》于1958年第9期发表了一组“小小说漫谈”,文坛巨匠茅盾写了《一鸣惊人的小小说》、魏金枝写了《再谈小小说》等。这一时期的小小说大多“与时事、与政治贴得太近,宣传味儿和配合意识太浓,基本跳不出好人好事”雷达语,见《百花园》2002年第6期 ,再加上后来文革爆发阻隔了文学的进程,小小说在19581959年掀起高潮不久就沉寂了。这一时期的小小说理论也大多停留在对这一文体的提倡与呼喊上,但它们对小小说产生的原因、小小说的文体界定、小小说的文体特征还是作了颇有意义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80年代小小说的再度崛起及理论建设打下了基础。
  对小小说产生原因的探讨是这一时期的理论重点。因为一种新文体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是外部和内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竟是何种因素促成了这一文体的产生,遂成为了人们探寻的焦点。此期对小小说产生原因的探讨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看法认为是“大跃进”的时代因素造成的。朱红在《新的文学样式:小小说》中说:“因为我们处在高歌猛进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生活,激动着作家,也激动着千百万群众,这种高昂的激情需要表现,于是具有时代气魄的民歌产生了,赞美生活的特写更多了,再一种便是应运而生的小小说。”高风在《小小说纵横谈》中说:“随着今年全国生产、文化全面大跃进,我们的文艺工作面貌也正在迅速改观,不少新的事物和现象在不断地涌现和产生,其中,小小说的出现便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火热的生活使人们无暇去读长篇,而这种火热的生活又需要得到迅速及时的反映,因此小小说就成为了一种最适宜的形式在民间流行和传播。以此来理解1958年小小说的兴起,那是再恰当不过了。我甚至认为此时小小说的兴起是政治斗争的产物,是官方权威下的依旨行事。只要回头看看1958年的历史,我们就不难对此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李新宇在《1958:“文艺大跃进”的战略》中说:“国家领袖亲自关心民歌的创作和搜集,十万火急地动员大众参与文艺生产,大张旗鼓地培养工农作家和诗人,目的究竟是什么﹖……所谓‘重要的政治任务 ’,大概不是一句空话。”事实的确如此,1957年的反“右”斗争给文坛带来了大面积的荒芜,再造文艺繁荣之景就成为迫切的任务。开展轰轰烈烈的民歌大运动就在于迅速地填补文坛的荒芜空间,并象征性地宣告:即使没有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文学艺术照样可以繁荣。这样就在惩罚“越轨分子”主要指知识分子 的同时,以民间话语的形式重新修复了“双百”方针建立起来之前的文艺规范——文艺为政治服务,配合中心工作,为新时代高唱颂歌。民歌的用途如此,小小说的用途也是如此。胡清坡在《我们提倡写小小说》中说:“民歌已经发挥了它的强大的威力,然而在小说方面做得还不够。因为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还没有投入这一体裁的创作,还没有显示他们的力量。……因此,培养工农出身的小说作家,在广大的范围内发动群众创作,要从提倡写小小说入手。”而写小小说的目的就是“使小说从知识分子圈子里走出来,为工农所能掌握”。茅盾在《一鸣惊人的小小说》中说:“小小说是群众文艺运动中最适宜于群众业余的文学体裁之一。它和诗歌一样普遍化,将不是太远的事。”现在想起来,胡清坡、茅盾的看法倒更真实和深刻地揭示了小小说产生的外部原因。
  另一种看法认为小小说的出现是对短篇小说愈来愈长的针砭。高风在《小小说纵横谈》中说:“在过去一个相当的期间里,短篇小说却有向长发展的趋势,一般的短篇小说,短则五六千字,长则两三万字……小小说的出现,首先是在反对庞杂臃肿的短篇小说一点上具有重要意义。”老舍也说过:“现有的短篇作品中还有些不够精练的,本来可以只用两千字,而用了三千。我们希望作家以后执笔,能够加工再加工,写的更短精一些。”见《多写小小说》 尤为可贵的是,老舍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小小说,他认为作品的好坏不决定于字数的多少,“烂杏一筐不如鲜桃一口”,应当求精,不宜求多,应该说这以上两种看法都是从小小说的外部因素来探讨小小说产生的原因的,这一时期从小小说文体本身来进行理论上探讨的文章还没有出现。
  对小小说这一文体的界定,是这一时期小小说理论的又一重点。多数评论家认为,小小说是隶属于短篇小说的,是短篇小说的一支,但同时又认为小小说是一种新的文体。如老舍说:“小小说是最短的短篇小说,比如说,每篇至多不超过两千字……我们更希望把小小说当作一个新体裁来看,别出心裁,只用一二千字就能写出一篇美好而新颖的小说。”茅盾认为小小说是“结合了特写和短篇小说的特点而成为自有个性的新品种”。作为文学巨匠的茅盾、老舍为何会作出这种矛盾的判断﹖其实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他们都是从小小说的功用性上来提倡小小说的,加上此期的小小说除了篇幅更短外和短篇小说无什区别,从而没有获得自己的本体意识,所以想一开始就对小小说这种文体作出恰当的界定是不现实的。即便到了80年代小小说重新崛起后,这个问题仍困扰了小小说界好多年。不过茅盾、老舍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仍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它为80年代的小小说理论建设打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小小说理论主要集中在以上两个方面,至于对小小说的文体特点作出理论的分析还很少见。即便有些真知灼见,也大多分散在具体分析小小说的缝隙中。老舍只是指出,小小说是小说,不是随感和报道。它短小,可是还有人物。王朴在《大家来写小小说》中说:小小说应该有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小小说中的事件应生动有意思,且有高尚的趣味;小小说在篇幅上应尽可能写得精短一些;小小说应集中地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对小小说特点论述最多的是高风,他认为小小说的主题要单纯突出。单纯又不同于单调,单纯是与头绪纷繁相对而言的。在小小说的情节结构上,高风认为要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匠心独运,富于变化。在小小说的人物塑造上,高风认为它“应具有不同于一般短篇小说的特点”,小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很难从多方面表现人物,因此不必追求全面,而应注意单纯明快。高风特别指出,小小说在描写人物时不一定要展示出人物的思想转变过程,不能用一般小说创作的常规尺度来衡量小小说。虽然高风的论述还不系统,还只是蜻蜓点水似的一擦而过,但它在许多方面都触及了小小说的本质特点,许多80年代初期的小小说理论文章还没有超出它的水平。
  总之,由于此期的小小说,在 1958年兴起,红火几年之后很快就消失了,小小说理论还没有来得及探讨有关的问题就失去了研究的对象,所以此期的小小说理论大多零碎出现,在论述问题时还仅仅在小小说的外围徘徊,仅仅探讨它兴起的原因及小小说的功用,对小小说的文体特点还未能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不过,此期的小小说理论已闪现出许多零星的智慧火花,为80年代的小小说理论建设提供了些许有益的启示。

【作者:雪弟】  【发表时间:2015/3/1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1060次】
 

金山文学 小小说传媒 华人中文文学网 天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人民文学 安保 国际在线
金盾电视台 中国台湾 参考消息 北部湾经济网 中国作家网 凤凰新媒体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opyright©2014-2030,XKDKK.COM,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xkdkkk@163.com 

网址:http:// www.xkdkk.com    值班QQ:275569688    广告QQ:493070311    新看点网QQ群:45603164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3472号-1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部分来源于公共网络或者素材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