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多 农民只需每亩投三四元即可
据报道,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在2014年12月22日、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审议通过,并随后内部下发给各级部门和涉农单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切实防止出现忽视农业的倾向,并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部署了一系列强农政策举措。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和关注“三农”,从中可以看到“三农”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份量。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有着诸多“新意”,也有诸多带有新意的“亮点”和“亮词”。
文件中提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正是新的历史时期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科学构思。
农业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只有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才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但从以往各地农业发展的现状看,“菜贱伤农”“奶贱伤农”“粮贱伤农”等是困扰农业长足发展的一道主要屏障。加之自然灾害等因素,农作物即便“贱”的烂在农田里,农民只能自认倒霉,束手无策。
客观地讲,农民忙了一年,歉收都是一种遗憾,别说血本无归了。好在,这几年各地纷纷正在积极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帮助农民抗拒自然灾害损失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它是在农业遭受损害时给予补偿的一种服务,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种保险跟商业保险不同,投保中政府补贴较高,农户每亩只需投资三四元钱。农作物一旦遭受损失,能够有效解除农民受灾返贫而无力复耕的后顾之忧。
遗憾的是,政策性新险种至今仍在大多地方还处于试点阶段,由于各地农业生产的品种和方式又比较复杂,地方的财政状况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各地普及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步子始终迈得不够大。
此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又主要是保障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产品。像如今,农民除种粮外,更热衷于种植收益高的经济作物。可问题恰恰是,农业保险在险种设计上侧重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不能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多元化的需求,难以有效保障农户的损失。
美国是世界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也是农业保险大国。早在1980年就出台了《联邦农业保险修改法案》,使保险成了农业灾害防范的首要形式,也为美国的农产品走向世界立下了很大功劳。
而我国,一组抽样调查数字显示:有近73%的被调查农户准备自己承担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的风险,另有20%的被调查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听天由命。知道农业保险是如何运作的只占听说过的52%,而有意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为7%;在有保费补贴的前提下愿意购买农业保险的也仅仅占到所调查户数的18%左右。
不论是透过事例还是数字,都可以反映出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一是政策性农险制度本身有待改进和完善,争取在实际操作中不留缺憾;二是如何更快普及推广农业保险,提高普及率,政府在诸多方面还有待破题。
鉴于这种现实与基本国情不相匹配实际,没有保险作支撑的农业,在做大做强的路上,势必摔更多的跤,走更多的弯路。这就需要我们在两方面努力:一是政策性农险制度本身有待改进和完善,只要成规模的产业,无论农、林、牧、副、渔,能普及政策性保险的就尽量普及,能覆盖政策性保险的就尽量覆盖;二是更快普及推广农业保险,提高普及率,政府在诸多方面还有待破题,以便更利于给农民建立一道比较稳定的防范风险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