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起点品读 微信公众号  新看点网邮箱:xkdkkk@163.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搜搜索
 
   □ 精短小说
陕西小小说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
中国微型小说
其他

 

 

精短小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长篇小说 >> 详细内容
陕西省精短小说商洛分会 章骥 文学专页

章骥,男,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一级教师。商南县诗词楹联协会理事,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秦岭最美是商洛·最美自媒体达人,现供职于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而立之年,笔耕不辍。教学之余喜欢玩味文字,抒写性情。有《东林寺的钟声》、《万山朝拜文碧峰》、《两件棉袄,暖一生》、《清风颂》、《舌尖上的金丝峡系列》、《陕西商南三角池大学堂系列》、《在课堂审丑中强化古诗文默写》等诗歌、散文、教研文章发表于《宝鸡文理学院报》、《商洛日报》、《金丝峡周报》、《教育学》等杂志。尝试新媒体系列写作,原创作品见于:文學陝軍、三秦都市报·三秦网、百度、搜狐、腾讯、凤凰新闻、华商网、东方新闻、陕西金丝峡景区官网、商洛旅游网,商南政府信息网、商南旅游网、商南广播电视台等新媒平台。

 

万山朝拜文碧峰

商南/章骥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之乐,有如流水,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好似大山,岿然矗立、崇高、安宁。商山之南,势插霄汉,云蒸霞蔚的文碧峰,倔强的在秦岭山中屹立了千年。其古朴、卓尔不群的隽秀特质,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这青山峻峰里读懂了自己。

    文碧峰巍然独立,在时间的沧桑里将人心引向一片安宁。古人诗曰:孤峰耸翠倚空悬,文笔生辉灿目前。势接魁星双点斗,光浮晓日半含烟。宋朝王安石晚年登文碧峰,动情的用自己寓居金陵时的一首旧作慨叹文碧胜景: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明代黄卷《商南八景》诗“青山层峦”云:雨过天连青壁障,风来雾卷翠屏遥。地灵人杰禅光媚,玉润山辉宝器饶。清代著名诗人文思安曾留诗赞曰:自是文章归大块, 由来健笔属春官。毓秀钟灵天设就, 此山漫作卧游看。徜徉山间,先贤们被文碧峰深深的触动,挥洒才情的同时,将本心和山水贴的更近。

    文碧峰,商南八景之一,又名“文笔峰”、“青山峻峰”。清•乾隆戊辰十三年(1748),知事罗文思创辑《商南县志》中《形势》篇生动的记叙了文笔叠翠的盛景:城南四十里,即青山叠嶂,一色望之翠然,经冬夏不改。出商南县城,往南经三角池,进甘露沟,翻双庙岭,就到了青山地界。站在双庙岭上眺望,文碧峰突兀而起,翠峰擎天,势插霄汉。周围群山都匍匐在它的脚下,有如虔诚的信徒将他朝拜。朝晖夕阴、云雾蒸腾里,文碧峰默然不语,有如饱学的文士,衣袂翩翩,昂首凝眉,将千山万川尽收眼底,等待着好山乐水者来这里寻找自己。

    文碧峰稳坐在古老的青山街背后,有如端坐的老者,静看着岁月的流逝。青山老街,南依文碧峰,北枕浅山,东西陡岭横亘。东黄陡岭南高北低,地势险要,古木苍翠。西黄陡岭,呈马鞍形,苍松古柏森森成趣。中部10里川道,两岸良田百亩。一条东起河南荆紫关、湖北洋淇,西至长安的商於古道纵贯其间。发源于草荐沟、响塘沟的青山河穿境而过。令人不解的是河水流至东黄陡岭脚下突无影无踪,待到西黄陡岭南端又再次出现。地理的异象,让青山古街在万千群山里增添了几多神秘,不禁猜想是何等的钟灵毓秀之地,才得以有如此的非常之观。

    青山街始建于何时,无从可考。但从史料和当地的民间传说里可清晰知晓:北宋邵雍曾在这里开办书院,手植古柳,教书育人。为古老的青山街,隽秀的文碧峰平添了一份精神的源泉,文化的厚重。邵雍,字尧夫(公元1011年~1077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至宋神宗熙宁十年),人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尊称:邵康节。北宋理学家,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一起,号称北宋五子。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后长期居住在洛阳。邵尧夫看到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官府搜刮民财,向金人连年进贡。加之官场的失意,邵尧夫继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乡野,在名山大川间寻求本我。《商南文史资料》载:邵尧夫应商州好友赵郎中邀约,遍访商山洛水。行至商南,看到青山文碧峰雄奇隽秀,突感心灵的契合,惺惺念念,流连忘返。返回洛阳后多次在书信中提及,赵郎中窥中邵尧夫的心思,就派门生到洛阳把邵尧夫及家眷接来,并在青山街为其驻屋定居。邵尧夫喜爱植柳,经常徜徉于文碧峰的山水间,文碧峰的雄山秀水静静地抚平着邵尧夫激荡的内心。邵尧夫闲暇时创办“青山书院”,传道受业解惑,坚持了八年之久。文人的一次因缘际会,让文碧峰这一散落乡间的形胜沾上了文人的遗韵。沧海桑田,邵雍的遗迹如今都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风云里,“青山书院”也无迹可寻。唯独当年手植的古柳还倔强的挺拔在河道边。后人为了纪念邵雍,名之曰:“青山尧夫柳”。《商南县志》载:此柳为北宋邵尧夫手植。尧夫柳枝大叶茂、树态奇特,当地人曾绕树筑台,将其拜为树神。民间诗云:

文笔峰下柳叶青,邵雍手植自得名。

老残历经千年久,犹盼根深万代兴。

树神生命力顽强,历经沧桑依然神韵犹存。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满脸岁月的痕迹,但依旧矫健、矍铄,为盛年的文碧峰增添了雅韵。

    循青山老街南去,经文碧峰山门而入,步景区盘山路而上。文碧峰的一山一水逐步映入眼底。文碧峰主峰海拔1056米,参天古树,四季常青。远看文碧峰,青山耸翠,就像浓淡适宜的山水画挂在湛蓝的天空。文峰巅,朝看日出,夜观星象;上观蓝天白云,下观雄山大川。东面的河南西坪、湖北洋淇,北面的龙王尖、双巅、凤凰山,南方的豆腐尖、大岭观、高庙岭,西部的偏头山,依稀可见。文碧峰的西南坡脚,就是碧水清流的丹江。古时帆影舳舻相连,绵延渡口。据传暮年的王安石亲临文碧峰,曾被眼前的山水深深震撼结合文碧胜景,脱口吟出寓居金陵时的旧作《江上》,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放眼望去,丹江北岸半晴半阴,晚云低徊欲雨,青山浓云缭绕,正在为无路可行而焦虑,忽见千只帆影扑面而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寄情山水的王安石,是在文碧峰观丹江盛景,何尝又不是在暗喻曾经的人生,是啊!眼前美景只需赏,短暂的等待,说不定又会出现新的转机。站在峰顶,居高而望,开阔人的视野和心胸,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俗世的几多苦闷、伤感,顿时都化作了云烟,随风而去。

   文碧峰的美不仅美在他的雄奇高峻,峰中溶洞广布,更是别有洞天。半山腰有朝阳洞、娘娘洞、狮子洞、鸽子洞、老鹰洞、天眼洞、风洞、新洞等多处溶洞。溶洞隐藏在古木苍翠间,深不可测。曾有胆壮者多次进洞,备干粮、灯火、绳索、刀剑等结伴而行,终因洞中有洞,诡异险峻,无果而终。也曾有人向洞中深潭投放两只白鹅一探究竟,几天后白鹅竟遨游于丹江。众多洞穴,最别致的要数朝阳洞。《商州志》中记载:“笔峰东半山向南有洞,深不可测,洞外古木森森,俨如终南之碧天,朝阳直射洞口,因名朝阳洞;又形肖狮子,俗称‘狮子口’;中有古刹极其幽静”。制军杨载福入陕至此题笔云:“到此不须临绝顶,已知身近五云边”。内中更是天设地造、鬼斧神工、千姿百态、幽幻无穷。暮年王安石的到来让人对文碧峰中诸洞平添了几多遐想。

    我想王安石到文碧峰定是会到朝阳洞的。曾经岁月在心中留下的皱纹,文碧峰会一一将它抚平。 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中华阳洞,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著名的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让大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           

   《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追记了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华阳洞所见到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华阳洞在褒禅山慧空禅院东五里,其下平旷,有泉侧出。王安石游华阳洞,中途而止,进而转向扣问自己的内心。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一介书生,心系黎庶,在山水中汲取营养,参悟玄机,虽九死其犹未悔,愈挫愈勇,直至将在山水中汲取的营养消释殆尽,还在苦苦坚守。从而让自己历史长河中一瞬的生命具有了山的厚重。

    文碧峰在时间的长河里巍然屹立,感召着“尽吾志”的历代学子将他追慕。邵雍来了,青山街边8年的坚守,传道解惑,将自己为国为民的心燃尽。暮年的王安石来了,文碧峰巅,丹江的片片帆影让曾经沧海的王安石,碰出了火花,内心趋于豁达、释然!但他们文人“尽吾志”的一厢情愿,将他们的内心归于一片宁静,将他们有限的生命生成一座座文碧峰,顶立在天地之间!

文碧峰,古今文人的血脉。山间的古木为累了的读书人借一方绿荫歇脚;为渴了的儒子流一缕清泉解渴;山风阵阵,清彻了文人雅士的灵魂!青山悠悠峰奇峻,文脉绵绵照千秋。文碧峰,读你的过程何尝不是在寻找自己。化身万千群山中的一座,凝目商山之南,将文碧峰深深的朝拜!

 

 

舌尖上的金丝峡——夏(六)

端午

商南/章骥

 

   秦岭南麓大巴山北坡合围形成的怀抱里商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当之无愧的成为大秦岭的封面。丹江穿境而过,独特地理位置,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楚汉文化的深厚积淀,形成了兼具北国豪迈南国灵秀的独特风土人情。商南战国初期属楚治,张仪使楚后归属秦国。金丝峡景区无极山北梁的石燕寨上残存有一个缯关,石筑城墙遗址200余米。据史志记载:遗址为春秋战国时楚国为防止他国入侵时修建,以石块垒砌为主,部分关口为青砖砌成,属于楚长城遗址。楚文化在这方土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民风民俗更接近于楚地。在众多民俗文化中,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在小河里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传承!这一天割艾草、插菖蒲、绣荷包、包粽子、煮鸭蛋、吃腊肉、喝雄黄酒很好的继承了楚地端午节饮食上的习俗,让我们在岁月的涓涓流逝里知道自己的心归何处。童年端午节前两周左右,外婆就会将新鲜的鸭蛋腌入罐中。舅舅们会从附近的山梁采回槲叶,从集市上买回糯米。姨娘们开始起样刺绣荷包。孩子们会扳着指头期盼着端午节的到来,期待着节日的狂欢!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载:“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月恶日";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不管起源为何,端午节这一天形成的民俗基本达成共识:包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扒龙船、九狮拜象、游旱龙等诸多特色节庆活动在各地展开,既有传统习俗活动又有创新元素,可谓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在小河里,这一天是要包粽子、煮咸鸭蛋、吃老腊肉、喝包谷酒的,先民们通过舌尖上与平日的不同,将端午节过的有声有色。

童年的端午节前两三周,外婆会将新鲜的鸭蛋洗净,从后山的黄泥地中挖回经年的黄泥巴,仔细的捣碎,添入适量的食盐,再在盆中用清水搅成泥浆。新鲜洗净的鸭蛋在泥浆里均匀的滚过,涂满黄泥,依次叠放在陶罐中,余下的就交给时间。20天左右,鸭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蛋黄呈橘黄色,油润沙朗。蛋白细腻,咸淡适中,佐酒喝粥都是不可多得的佳肴。楚地多水,鸭生水中,一枚枚咸鸭蛋让我们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南方人。童年在山中渡过了无数个端午节,外婆的咸鸭蛋总会成为节日的餐桌标配,就是那一枚枚咸鸭蛋让我们在外婆的慈爱里度过流年,感受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文化厚重!

在故乡的崇山峻岭间生长着一种橡树,小河人习惯上叫她“槲叶树”。槲树,别名柞栎、橡树、青岗、金鸡树、大叶波罗等。《中国树木志》记载:“槲树”,落叶乔木,叶子椭圆形,边缘有波状的齿,生长于山地阳坡阔叶林和松栎林中,深根性,耐旱,抗风、抗烟、抗病虫能力强;种仁可酿酒,叶可饲养柞蚕。当地人上山采来“槲叶”,用水一煮,再用清水洗净,就可包粽子,用“槲叶”包的粽子别一番山林的清香。在童年记忆里,我最爱闻煮槲叶的独特清香,后来品尝过陈年的普洱,我感觉槲叶的香味有过之而无不及。未走出大山的流年里,每年端午节都会约上同伴,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将槲叶采回,简单的搁置,在端午节前柴锅猛火,仔细烹煮,杀菌增香。槲叶的糯香会将粽子衬托的越发出众,也让其他地方的粽子望尘莫及。煮好的粽叶,外婆会用篮子装着抬到河里,招呼一家老小将它们仔细清洗。一时间门前的小河里聚集起了姊妹弟兄、女儿女婿,大家一起洗着粽叶,让欢声笑语响彻整个河谷。孩子们在大人身边打着水漂,摸鱼捉虾,抑制着突突的心跳,虔诚的感受着节日的来临!

端午节前一天外婆将腌好的鸭蛋洗净,从阁楼上取出陈年的葫草,糯米、花生、大豆用温水浸泡,洗好的槲叶整齐的码放在竹篮里备用。女儿女婿会早早的回到小河里过端午,一时间包粽子的队伍变得异常庞大。一大盆的糯米和水放在堂屋中央,槲叶、葫草被分成了若干份,一家一个单位。女人负责包粽子,男人负责拿粽子。女人们牙手并用,连包带绑,干净利落,深得外婆年轻时的风韵。包好的粽子成长条形,两扇合成一支,相对用葫草捆绑,未煮时葫草的清香、粽叶的糯香、糯米的米香就将人勾得失了分寸,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一刻也不想离开外婆家的厨房。不知不觉月儿已经升上了中天,舅舅们将粽子整齐的码放在大牛头锅中,添入清水,上面还不忘用竹篦子、大石头压上,确保每一对粽子都能被充分的煮熟。柴锅起火,外婆会将鸭蛋放进锅中,煮粽子的同时,一颗颗鸭蛋也会被煮熟,端午节里她会成为外婆招待女婿外甥的节日美食。孩子们在母亲的催促下不情愿的离开厨房,他们知道粽子是要经夜熬煮的,要想吃到粽子只有等到端午节了。

一夜的梦里都氤氲着外婆家柴锅里的棕香,是夜的梦里都是千奇百怪的粽子。端午节一早,母亲会把我从被窝里叫醒,一道到小河里用河水洗脸。母亲说端午节这天的河水是清心明目的圣水,要早早到河里洗脸净目,可保一年不生灾星。我将信将疑,但年年如是,一不留神竟成了家人在端午节这天的一种仪式。舅舅早早的割回艾草、菖蒲插在门楣、窗台,艾草、菖蒲独有的清香一下子将人的思绪带入长满兰花香草的水滨,突然感觉自己的心和大诗人屈原靠得更近。我曾偷偷的溜进外婆家的厨房,学着古人的样子将粽子投入丹江水中,心中默念:鱼虾呀,你们都去吃粽子吧,千万别去打扰爱国诗人屈原!不知是出于何种崇拜,幼小的我竟做出这么多莫名的荒唐。

河中盥洗完毕,帮舅舅们洒扫好庭除,外婆已将粽子剥好,按照不同人的喜好,涂上白砂糖、红糖、槐花蜜。孩子们在母亲的帮助下带上荷包,拿着咸鸭蛋,美美的享受着槲叶粽子的软糯香甜。糯米杂着豆类、花生、大枣,让粽子的口感变得更加具有层次感。几种食材的叠加,槲叶的独特香味让槲叶粽子具备了粳糕等糯米美食所不具备的口感、异香。儿时我喜欢吃甜食,这是一年中难得的机会,我喜欢用槲叶粽子蘸着槐花蜜吃,那份香甜粘牙的口感至今铭刻在心里!

吃过粽子,外婆会召集几个舅母取出老腊肉仔细清洗,在厨房里准备午饭。孩子们高兴的绕着道床打转,幸福和欢乐流动在每一滴空气里。不一会儿外婆家的厨房里就飘出了老腊肉的酱香,偷偷溜进厨房,舅母正在拆肉,捡起一疙瘩塞入我嘴里,满口的肉香可以让人高兴一整天。舅母们会故意逗惹外甥:外甥是家婆家的狗,吃吃喝喝摇摇尾巴就走。我顽皮的伸伸舌头,引来舅舅们一阵欢笑。

几个舅母都是厨房的高手,不一会儿:凉拌魔芋、青菜豆皮、油豆腐拌木耳、炝莲菜、油炸花生米、凉拌竹笋、咸鸭蛋、蒜蓉灰灰菜、豌豆凉粉、槲叶粽子、丹江小鱼、手撕腊肉、凉拌猪头肉不多不少正好凑足十三个凉菜,也就是在那时我才知道所谓的“金丝十三花”。舅舅们将四方油黑的八仙桌摆在堂屋,四条大板凳把守四方,男人一桌,女人和小孩一桌。舅舅们倒来包谷酒,敬完长辈,挑担兄弟开怀畅饮,羡煞了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孩子。女人们也被汉子们酒桌上的激情感染,几个舅母干脆撸起袖子加入其中,配合着几个舅舅将妹婿们喝的东倒西歪。姨娘们则躲在一旁看笑话,禁不住笑出了眼泪。男孩们在舅舅的怂恿下,伸出舌头,舔一口包谷酒,辣的人直伸舌头。平日里总喜欢小酌几杯,我想也许就是在那时的端午节,舅舅们完成了对我酒文化的启蒙。热菜轮换着从厨房端到桌上,美食和美酒将端午节烘托的气氛浓烈,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一代代传承,经久不息。每一个个体参与其中,性格禀赋都会随之发生奇妙的变化,影响人的一生。时间长了不回山里,总感觉空落落的,于是越发的思念在山里的日子。

端午节一天天临近了,早早的买回新鲜鸭蛋,在母亲的指导下学着婆的样子封入罐中。带着一双小棉袄,回到山里重走儿时的沟垴,采槲叶、煮槲叶、包粽子,陪老去的舅舅、姨夫们在端午节里吃粽子,喝包谷酒,把这一份醉美的生活质朴的传承!

 

 

    

春雨恋歌(散文诗)

商南/章骥

 

滴滴水猜透了我的心思,

在今夜悄然潜入

和着雁鸣酿成佐梦的香甜

索性装作陌路,推她出窗,

期待明朝深巷

一支火红的杏花点燃春天!

一夜的矜持,一夜的梦

一抹新绿、几滴春雨,

在心底发酵成流香的美酒

清清浅浅的酌着

把心里的话说给你听,

我从自己悄然心动里看到了你的忸怩!

(二)

清晨,伫立你清澈的双眸,

化作一棵草深藏你的眼底,

角落里,偷听你的怦然心跳。

我终于鼓足勇气,幻作一条鱼,

欲在你的心海里激起无数浪花!

山间的流岚飘若乳白的薄纱,

点滴的水珠挂在叶的睫毛上,

我在油绿的空气里徘徊,

无意间一只鸟撞破了我的心思。

该怎样让你知道:

相思的我,

心里在牵挂些什么?

(三)

偶然的触碰,滴落在我的手背,

我一时语塞,满脸羞赧,

此刻,才发现我对你

是这般的一往情深。

怵怵的采来迎春花插在你的发间,

我断定:你就是儿时掌心那颗酸涩的青梅。

丝丝的细雨洒向干渴的黄土,

滋润着失声的喉咙,

我要借春燕呢喃,清泉淙淙,

奏响我深藏的心曲。

就在这个春天飘雨的舞池,

邀你跳一支春的华尔兹!

(四)

我身披蓑衣,雨中独行,

盛年的心在青青石板上跳跃。

深深的巷子被油纸伞遮住了尽头,

两边屋檐下细密的雨帘子尽显温柔。

幼年时,你曾顽皮的从雨帘里跳出,

撞入我的怀中,

发出咯咯的笑声,

红雨靴叩击我的心扉如鼓。

浓黑的长发拂过我的脸庞,

高高的挂在柳枝晾晒。

翠绿的长裙拖着初见的好奇,

悄悄地推开我的心门。

(五)

水草在丹水边绿的晃人眼,

我被雨的浸润乱了分寸。

渡船自横在原野,

与隔河的峰峦对望,

我在万千的雨滴里把你追寻。

你纵身一跃躲进清澈的湖水,

我在一叶小舟上急的把脚跺如鼓鸣。

从今往后我的心里,

再住不进任何一滴水珠。

忐忑的低声吞吐:

远方的湖畔,

可有我栖息的岛么?

(六)

浅草刚刚遮住了马蹄,

你在叶尖晶莹的窥探着我的心思。

还要我在心中呢喃多少遍,

你才能读懂我的一片痴情。

我折一节柳枝,做呕哑嘲哳的村笛,

浓浓淡淡的回响起来,

那是我鼓足勇气爱的宣言:

请不要怀疑我的赤诚,

我的心饱含着翠绿翠绿的憧憬,

雨啊!你停后,

会有一个白衣的少年向你走来,向你走来,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七)

我追着你,你不应答,

转身溜进油油的麦田。

一颗颗珠子在麦苗上滚动,

难道你是要借这无私的给予考验我的真心?

默默独行,在麦田里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

我坚信每一步不忍惊扰的挪动,

踩着春天的衣角,也踩在你的心里。

我想象着盛夏的丰收情景,

那金黄的麦穗,飘香的麦浪,

就是我写给你的情诗,

一粒粒,一缕缕,

都是我朝思暮想的心语!

(八)

泡桐树紫白的花朵我从不愿眷顾,

今晨因为你的浸润,

让我想起了带雨的梨花,

就连那过分的浓香也让我着迷,

我在心里一遍遍证实,

难道这就是不由自主的爱屋及乌嘛?

纷纷的柳絮带着湿意贴在地面,

一改往日的飞扬跋扈,

此刻是这样的真实。

化身雨中的梧桐,

任你在我脸上滚落,

我知道这是你最喜欢的,我的样子!

(九)

午后,丝丝的风带着冷飘过我的诉说,

我明白雨该停了。

我把大气狠喘,饮一杯春酿的酒壮胆,

向你挪着羞赧的步子靠近。

一阵风胡乱的闯入,

打乱了我心中准备好的滔滔江水,

你望着我媚媚的笑。

我趁着酒胆伸手为你捋捋凌乱的流海,

你下意识躲避,一个踉跄倒入我的怀里。

我用火热的胸膛温暖你雨凉的身体,

我用魁梧的双肩迎接你落花的拳头,

瞬间,我嗅到了你长发里飘来的暗香!

(十)

春酿的酒在我的脸上留下绯红,

我醉倒在如丝的细雨里。

赶着马车,带着五色聘礼,

闯入你家,将你迎娶。

青山为媒,百花做证,

在春的红毯上举行盛大的典礼。

我会在下一场春雨里牵牛、犁地、播种,

让你过衣食无忧的生活。

你说你要用绵绵的雨丝浇苗、煮茶、织布,

还要为我养育一双儿女。

你拉着我的手给我讲着你未嫁时的故事,

我望着你傻傻的笑,眼角是喜极的泪滴!

                         (编辑 杨富安)

 

 

【作者:章骥】  【发表时间:2020/5/2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2703次】
 

金山文学 小小说传媒 华人中文文学网 天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人民文学 安保 国际在线
金盾电视台 中国台湾 参考消息 北部湾经济网 中国作家网 凤凰新媒体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opyright©2014-2030,XKDKK.COM,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xkdkkk@163.com 

网址:http:// www.xkdkk.com    值班QQ:275569688    广告QQ:493070311    新看点网QQ群:45603164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3472号-1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部分来源于公共网络或者素材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