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王蒙:和文学保持最美的距离
82岁做客广外人文讲坛,豁达表示“喜欢读,就是对文学最大支持”
尹来 刘红艳
2016年9月26日下午,王蒙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作题为《永远的文学》的演讲。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82岁的王蒙来了。他头发花白,穿着简单的白衬衣。自1953年开始创作《青春万岁》至今,王蒙的文学生涯已经跨越了六十三个春秋,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超过1700多万字。然而,这位几乎一生都浸染在文学里的知名作家昨天做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文大讲坛,他却说:“文学只是人类生活的副产品。”他说,“我们要把文学放在一个适当的地位,但是文学不要离开我们。我们和文学在一起,会过得更好。”
小学二年级遇到“皎洁”月亮就不再陌生
王蒙此次演讲的主题是“永远的文学”,这个题目他在很多地方都曾经讲过。与其说他讲的是文学,不如说他讲的是他自己的文学观。
“我这辈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文学的?”他记得很清楚,自己小学二年级有堂作文课,大家都买了《小学生模范作文选》。“作文选的第一篇文章是《秋夜》,里面有段写‘皎洁的月儿升起在空中’,当时我看到‘皎洁’这两个字,突然就非常感动。”这个词几乎为王蒙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来命名这个曾经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皎洁,于是,从此之后月亮对于我来说不再陌生了。”
在王蒙眼里,文学给这个世界重新命名,也能让黑夜产生温暖。文学把人生里的很多东西,都变得更集中、更动人、更美好、更英勇,也更感动别人。
“为什么文学作品会比你实际的一段经历更难忘?这里有个非常奥妙的问题。在各种艺术手段之中,最缺少直观性的就是文学。比如舞蹈,它能通过身体、四肢表演来体现,语言文字虽然是抽象的,但却使得人与人的交流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探讨得更深入,可以长久地保留下去。”
文学会衰微?不要相信
当下时代,有了电视、电影、各式直播和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文学会走向何方?
王蒙非常肯定地说,“不要相信文学会衰微。”“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做惊人之论,夸夸其谈,到处散布文学就要灭亡了,小说要灭亡了。我认为他们错了。”
“如果人只是通过电影和电视剧来学名著,会是什么样?”王蒙举例说,看《红楼梦》的书和《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剧是两个感觉。看电视,仿佛很容易就了解整个故事,会吸引一部分受众离开,但并不意味着文学的魅力低于影视作品。“文学的弱点是它的非直观性,但这也是它的优点。靠符号来反映这个世界会比直观的东西增加了更多功能,这些都是直观的影视所没有的,这种形式更纯洁。”
“文学是世界的反映,也是人化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息息相通,但又比我们的现实世界更纯粹,深邃,更有弹性。你看贾宝玉,无论多久,他永远都是十五岁的贾宝玉,他们不会变老,永远年轻。”
文学只是人类的副产品
不过,这位一辈子跟文学打交道的作家却不赞成一个人一门心思扑在文学上。
“我碰到很多对文学入迷的人,我也不赞成。我们不能够否认,文学毕竟有一种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意思。你描写得再好,不能解决你胃的需要,食欲的需要。我不主张,任何一个人,下一个决心,我这一辈子别的不干,就干文学了。”
“文学是人类的副产品。我说这话,得罪很多老作家,但我也没办法。人类还包括生产活动、建设活动等等,并不仅仅只有文学。”虽然这话备受争议,可他还是说得很直接,“但这个活动非常美,非常吸引人。一个爱文学的人是幸福的,一个爱文学的人本身也有几分可爱。”
25年出本书V S快餐文化
以前出本书很难,现在互联网上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文学的门槛是低了还是高了?“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感到困惑。”他说,“一些比较低水准的作品,一时会引起热情的作品,点击率可以赢得,但它赢得不了时间。即便你当时再热闹,你能赚点钱,但不代表他在文学上能站得住。现在的书,可能四年以后、两年以后就没人再看了。在某种意义上说,永远是文学最庄重的老师和最认真的选择。”
王蒙说,这是一个获取信息非常便捷的时代,从前你想写一个东西,一年是不可能的,“1953年,我开始创作《青春万岁》,我写了一年的时间。我送到中国青年出版社,他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审阅。非常幸运,我的作品被他们肯定,找了专家,对我进行辅导,修改作品又花了一年的时间。三年的时间,后来书都印好了,却赶上了政治运动,又经过了22年的时间,最后出来书总共是花了25年,1/4个世纪过去了。”他忍不住调侃了下自己,“我就这命。”“《这边风景》这本书,我用了39年,幸亏我活得还可以,否则都看不到自己的书了。”
Q & A
王蒙与“王阿蒙”
问:我们现在还能为文学做什么?
答:你喜欢读,就是对文学最大的支持了。
问:文学修养在大学生教育中放什么位置?
答:首先是语言的修养,至少要能掌握语言。很多东西,最后都离不开文学。人文,政治,经济,哲学,历史都有大量语言问题,所以,我们要理解母语的语言和文字。至于修养,更大程度上影响的是你自己的精神面貌,你的形象和风度,影响到你对人生的吸取、欣赏、热爱和驾驭的能力。这没有固定的标准。多一点文学的修养对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好事。
问:王蒙这个名字,和文学有什么关系?作家李承鹏说,老而不死是为m eng,你对此怎么看?
答:我这名字跟文学还真有点关系。我父亲在北京大学念书。室友中的一个是何其芳,他当时正研究小仲马,何其芳当时喜读小仲马的《茶花女》,《茶花女》的男主人公亚芒也被译作“阿蒙”,何其芳就为我取名“王阿蒙”,我父亲后来改成了王蒙。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我觉得非常好玩。冰心有个闲章:是为贼,就是老而不死的意思。这章多少有点嘚瑟的意思。我现在82了,还不能嘚瑟。如果92岁还没死,我希望92岁再访一次广外,那时再给您一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