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敬与怀念
杨波海
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诚觅得原上鹿;
实为楷模,实为经典,实绩赢取举世名。
这是4月29日,陈忠实老师去世的当天上午,我和杨焕亭老师受省作协之约为陈老师撰写的挽联,在治丧吊唁期间,悬挂于省作协大门两侧。
其实,早在2002年,我就曾为陈忠实老师撰写过一副嵌名联“忠诚觅得原上鹿,实力赢取文魁名”。其后,这副联收录于2004年3月出版的我的诗集《生命情结》。
我对陈忠实老师深怀崇敬。这崇敬源于我的学生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渭北山区的孩子,喜好文学,但信息闭塞,无书可读,如饥似渴。那时,陕西日报秦岭副刊几乎成了我唯一的文学伊甸园,在这里,我经常能读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等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陈忠实老师和邹志安的小说,充满浓郁的乡土乡情,常常令我激动不已,久久回味,也激发了描写乡村生活的冲动。可以说,是陈忠实老师给了我最初的文学滋养。那时候我和他还是素不相识,天各一方,对陈老师,我只有心怀崇敬与神往。
2002年初秋,老同学、作家王芳闻邀请我一起陪同陈忠实老师去杨凌一趟。能与久仰的陈老师相识并同行,我当然悦意,于是推掉一切杂事应酬,带着单位的车欣然前往。那天秋高气爽,阳光暖融融的,恰如我当时的心情。当我的双手紧紧握住陈老师老农一样厚实的大手时,我感受到了一股执著的力量。一旁的王芳闻向陈老师介绍了我的情况,当他得知我是一名国企负责人、同时又痴迷文学时,笑着对我说:“这样更好,企业创造物质财富,文学滋养精神品质。我记住了,杨波海,是个‘儒商’。” 面对陈老师,我只有崇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有心里说,您才是我心目中的大儒啊!
我们和杨凌的同志陪同陈老师游览了杨凌新区的几处景点,所到之处,陈老师总是认真地听取介绍,不时地颔首微笑,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其时,已是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的他,没有居高临下,没有夸夸其谈,没有喧宾夺主,有的只是平易虔诚,惊讶赞叹,犹如一位逛新城的农家大哥。最后,杨凌同志提议让陈老师去渭河杨凌段新建的水上游乐园去体验一下。河水分流,蓄水成湖,水面辽阔,秋风吹过,微波荡漾。杨凌的同志力请陈老师坐坐快艇。我发现陈老师面有难色,小声说道:“这家伙太快咧,不稳,我有些怕……”杨凌的同志连声说不怕不怕,我们保护你。盛情难却,陈老师只得被簇拥着上了快艇。快艇本来在湖面上要飞驶两个来回,而陈老师只坐了一个来回,就喊着让快艇靠岸了,他的额头已冒出细汗,一屁股坐在岸边的水泥平台上,憨厚的笑着说:“这家伙像水上飞梭,太快咧。还是地上平稳。”这时,随行者纷纷要求和陈老师以渭河为背景合影,已经疲累的陈老师一一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与我随行的司机小张也想和陈老师合个影,陈老师欣然应允,一把拉过小张说:“你今天开车辛苦,出力的人么。”语气是那么的平和自然。我不禁联想到,陈老师,您就是在黄土地上负重耕耘的一头牛,坚韧,执着,沉稳,一步一个脚印。
用完午餐,我们一行决定陪陈老师去永寿槐树林山庄游览。途中,陈老师在兴平市登门拜访一位知名老书法家,向对方 赠送了他的巨著《白鹿原》,欣赏了老书法家的碑帖拓片收藏和现场书法创作,当老书法家请求陈老师“留下墨宝”时,陈老师 谦恭地说:“不敢不敢,我那只是毛笔字,还没有进书法的门呢。”时任兴平市委书记闻讯后,带着电视台记者来采访,也被陈老师婉言谢绝了,在他看来,这是一次私人拜访,无需兴师动众。路过礼泉县城,陈老师忽然说要在县城他住的宾馆耽搁一会,原来刚才在途中,有几位读者带着《白鹿原》从河南赶来请他签名。他不顾行程紧急、旅途劳顿,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宾馆,陈老师为客人带来的数十本《白鹿原》一一签名,一笔一画,郑重其事,让我油然而生敬意。在他的心目中,“读者就是上帝”,“文学依然神圣”。这是他终生不渝的信仰和追求。
那天晚上,我们和陈忠实老师一起住在永寿槐树林山庄的土窑洞里,皓月当空,万籁俱寂,我们与陈老师一起临窗共话明月。陈老师的言谈平实渊博,举止平易亲切,不仅让我颇受教益,而且令我更生敬意。这也是他为人为文的一贯风范。
在这次陪陈老师游览间隙,我向他提出了一个冒昧的请求,请他给我正在编选的散文集《临窗听雨》题词。陈老师问我写什么内容,我说根据我的情况你看着写就是了。他又说:“不急,我回去后好好想想,要写就写好。”我想,这大概是一种婉言推辞吧!我与陈老师第一次见面,而且沾他的光游览了一圈,给他一根卷烟也没敬过,提出这个要求是不是太唐突了?谁知近一月后,他托王芳闻为我送来了精心书写的六尺整张的题词,写的是唐代张说的诗句:“通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这让我油然而生感激敬意的同时,不禁心生对陈老师的愧意。陈老师大家风范,高山仰止。
我书架的《白鹿原》,是1993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版本,即初版。书的扉页有我1993年8月5日即兴写的购书记:“此岁此书,震动文坛,评论界公认当代长篇小说创作“前无故书”。作为文坛中人,心倾慕至极,历经五六家书店,均告售完,终有幸在国棉一厂中学书店购得,喜不自胜,随记之。”这本《白鹿原》,我曾一字一句连续读过两遍,几年后又翻阅过一遍,每读每有收获,受益匪浅。2003年2月14日,在一次文学活动中与陈忠实老师相遇,我特意请求他在这本《白鹿原》上签了名,从此更是视其为珍藏。
我的案头上还有陈忠实老师的散文随笔集《凭什么活着——我的人生笔记》,封面上印着他的这段文字:“我唯一恳求上帝的,是给我一个清醒的大脑。而今天所有前来聚会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就是怀着上帝的意愿来和我握手的。”
读着这段文字,凝视着封面上陈老师一脸沧桑的照片,我禁不住泪眼模糊,涕泪从横。上帝无言,陈老师,你就是我心目中的上帝!
作为一名农家孩子、文坛无名之辈,我曾和陈老师握手,同行。如今他已驾鹤而去,我唯有将对他的怀念和崇敬,在心底永久珍藏…… (2016年5月1日于栖心斋)
作者简介:杨波海,中国散文学会、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咸阳市作协理事、市职工作协副主席、市楹联家协会主席,出版有散文集《临窗听雨》,诗集《生命情结》。
文锁勤随笔
一个文学大家的生命高度
四月底的长安城,花红柳绿,洋槐花开的正盛,大街小巷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令人无法拒绝的香味。29日,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逝世,整个陕西乃至中国文坛,都哭了。
当日,省作协所在地的高桂滋公馆,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有省上的党政领导、文学圈内大家名流、更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文学小青。而领导之中,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在陈老临终前的探视和慰问,更将这一事件推向了一个普通人物,无法抵达和奢望的高度。那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自发吊唁的盛大场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伟大人物、伟大品格和伟大精神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认同。这种现象,更多地传递着普通民众对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的迫切诉求,体现了对丰碑人物的万般渴慕与敬重。
陈老逝世当天,整个微信圈都在不停地刷屏。虽则内容有些重复,手法也如一人炮制。但那一刻,人们似乎彻底远离了日常生活中对恶搞段子的关注;对娱乐明星私生活探究的兴趣;对微信商圈炫购的狂热。许多人甚至都绞尽脑汁在微信圈里,暴晒自己即兴创作的诗词、挽联、祭文。一些朋友甚至放弃周末回家的团聚或出游的准备,启程西安,现场参加悼念和吊唁先生的活动。
而在此事发端之初,网络与媒体即在第一时间,显示了极大地能量和优势。除了微信圈铺天盖地的消息汹涌而来,许多悼念和回忆性的文章,也像白鹿原上的洋槐花一样飘至而来。一股浓弥的悲气和久久不能散去的敬重,笼罩在微信圈中。吊唁现场的图片、挽联,来自各方的慰问信、吊唁电,和关于陈老最后告别仪式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出现。陈彦、白描、李春平、和谷、高鸿、周瑄璞等省内著名作家,纷纷撰写文章,纪念和缅怀中国文坛这位伟大文学导师。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华商报等省内外媒体,也辟出版面,密集报道了先生逝世的消息和相关悼念活动的实况。
或许,这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文学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思挖掘的社会话题。数天来,回忆他的文章如雪花般的纷繁飘飞,关于陈忠实的逸闻轶事接踵而至,但在就他人格品质肯定、文学精神评价成为其中的两项主要话题。
陈忠实为人质朴,待人和蔼可亲。就像他脚下这片厚厚的黄土,在文学界和父老乡亲眼里,具有浓浓的亲和力。先生崇尚“忠实”二字,他忠实于生养他的那片土地,当年曾离开食足衣丰的西安,蛰居老家白鹿原上,深深地扎根这片土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潜心创作白鹿原;他也忠实于热爱他的那一群读者,牺牲毕生宝贵的创作时间,骑着车子,穿着布鞋,为基层文学青年传经送宝,讲授真经;他更忠实于敬仰他的那一群的粉丝,放下艺术大家的高贵身段,不遗余力的为千余作者撰写评论,书稿序言,热心提携省内文学新秀。他身居文学艺术的巅峰,却虚怀若谷,勤勤恳恳,忠实做事,低调做人,勇敢的探索历史,发现真相。像一头耕耘在白鹿原上的老牛,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里,潜心研究各种艺术流派,接纳一种信赖的学说,丰富自己,突破自我;在纷繁喧闹的生活见识里,选择自己,定位自己;在红尘滚滚的世俗日子里,独立发现,独立表达。先生以他独特的处世方式、人格魅力和文学精神,完成自己终生渴求追寻的生命高度,又创造了令人缅怀和追忆的许多不舍和惋惜,为我们这个社会铸就了一个奢侈而又高贵的精神向标。
一部白鹿原千秋经典,五载灞柳居十年苦寒。正如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作家陈彦所说;陈忠实走了,但这支思想的火炬,文学的火炬,人格生命的火炬,民族精神的火炬,永远不熄。
塬上千古存白鹿,人间自今无忠实。
愿陈忠实先生在天堂安息!
作者:陕西省崔家沟监狱 文锁勤
文锁勤:陕西省崔家沟监狱干警。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当代文学》、《黄丝带》、《陕西文学界》、《当代青年》、《特殊园丁》、《警戒线》、《长安警苑》、《新叶》、《秦岭文学》、《秦岭印象》、《油脉》、《荆山》、《秦都》、《山泉》、《渭水》、《华原》、《华原风》、《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部法制报》、《宝鸡日报》、《咸阳日报》、《汉中日报》、《金台观》、《印台文苑》、《汉风》等多种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作、报告文学作品。二十余短篇小说、散文作品被收录在《中国报告文学网》、《江山文学网》。散文《马 父亲》、《幸福像豆芽一样生长》被二十多家网站转载;散文《心仪瑶曲》曾荣获“美文天下”全国首届旅游散文大赛二等奖,并收录“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选;散文《小河 村落 老人》曾荣获《华商网》首届散文大赛二等奖;诗作《浣衣女》等五首曾荣获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大赛二等奖,、并收录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作品大赛获奖作品选散文。散文《大年三十 父亲在等》荣获2015年陕西省职工作协散文作品比赛二等奖。
我和陈忠实老师的餐饮情缘
2016年4月29日,不到八点接到数十条电话和短信,都是关于陈忠实老师辞世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了【惊闻噩耗】今晨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29日7时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74岁......先生安息,一路走好,精神照耀后世;文坛悲伤,全体哀悼,杰作继承遗志;不到半天的时间,我的朋友圈大家都通过各种形式表示敬仰老人家的人格魅力和文学造诣。陈老师的辞世是中国文坛的重大损失,也是陕西文学界没有可补偿的损失”!
2012年的秋天,有幸在几位文学老师引荐下说去见一位陕西的大作家,当时我还不知道去见谁。来到陈老师的工作室,敲开门映入眼前的是一位身穿一件褐色的夹克,身材高大典型的关中汉子,虽有些清瘦,但朴素而整洁。给人的感觉反差很大,说着地道的关中话,像普通农民那样打扮,不知道情况还以为是自己邻居的大伯。后来其它老师就给我介绍这就是长篇小说《自鹿原》的作者陈忠实老师。我对陈老师的了解也是《自鹿原》才开始有所了解,没想到今天有幸就能见到陈老师本人。当时我很紧张,和陈老师握了一下手,大家开始进入交谈,我马上返身去坐在一旁,不敢说话。
没想到陈老师走到我跟前,拍了一下我肩膀,就与我交谈了起来,陈老师的谦和问候打动了我。这一下子打开我戒备,我说陈老师有个事情给您做个汇报,陈老师客气的说你说。我说我是渭南合阳,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证明伊尹故里就在合阳。我作为一名做餐饮的合阳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做点事情,但我的心里没有概念。希望您能指点一下迷津。陈老师对我说,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我很支持。做啥事只要是对着就去坚持。做啥事要把心沉下来…….虽然交流不多,我对我却牢记在心。事后我们互留了电话,陈老师说:他不会发短信,只会看短信。我说可以,有什么事情我会给您打过来。以后每到过节的时候,我都会给陈老师发一些祝福的短信,记得在2015年9月11日下午中国厨师节在渭南举行合阳作为分会场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发短信给陈老师:内容大概为:“陈老师您好!明年10月20日中国厨师节在我们老家合阳是分会场,还安排全国厨师公祭伊尹活动。如果您方便的话欢迎您来。伊尹李军。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陈老师给我回了电话说:向你们表示祝贺,我身体不方便,每天都在化疗,讲话有些不太方便。你有时间来我的工作室,我写上一副字作为厨师节的献礼。
苍天无泪,白鹿无情。可惜这成为我和陈老师最后一次的通话,这个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今日也是陈忠实老师去世第七日,即是传统祭祀中的“头七”。用小文来缅怀陈老师、惊悉文坛噩耗传,忠实先生绝尘缘。灞桥山水同饮泣,独领风骚白鹿原。先生安息。
作者简介:李军,男,陕西合阳人,国家职业营养师考评员、陕西伊尹协会会长、李军营养工作室总设计师、西安勺勺客餐饮管理服务公司安监总监。
最为亲密困苦时
----画家李梅先生回忆陈忠实的青年时代
姜兰芳 梁宏选
白鹿原下的西李村,距离陈忠实的老家西蒋村不足五华里远。
这几天,是陕西文坛最悲哀的时间,陈忠实的去世,给陕西文坛带来渗人骨髓的“倒春寒”。在李梅先生的老家会客室里,李梅老师讲了他与陈忠实先生的交往故事。这位七十高龄,满头银发,睿智慧明的陕西资深的美术界书画家,是陈忠实先生的发小,青年时代的同事,乡党,也是两人一路走过人生的好朋友。提起陈先生的去世,李梅老先生一脸哀恸和无限的感慨。
李老回忆说,就在3月底的一天,他给陈忠实打去了一个电话,问候近况。陈忠实在电话里很无奈地说:“你打来电话,我很高兴。我也想见老朋友了。可惜,我不能见你,医生不让我会客。”
李老哽咽地说,想不到,这是我和老陈最后的对话。我们从小在毛西村小学上学,以后在毛西公社当同事,在以后相处,写作,画画,乡党加朋友,亲密无间。不想,这竟是最后的诀别啊。
西李村和西蒋村相距不到五里路,小时候,两人在一个小学读书,一块在白鹿原下戏耍,在灞河中游泳。李老8岁多就开始习字,作画,爱好文学。同样,陈忠实也和他有同样的爱好,找到一本连环画,一册精美的画册,一篇优美的文章,两人就凑到一起共同欣赏,讨论。尤其是陈忠实在蒋村小学和毛西中学当了老师之后,李老也安排在当时的毛西公社当电话员和负责公社广播宣传。于是,两人更是形影不离,愈发的亲密了。
李老说:陈忠实农民出身,在村里啥活都干过,受过罪吃过苦。不管是当教师还是以后借调到公社当副书记,走到哪里,都是一顶烂草帽,一架破自行车,一个黄挎包。看到那辆破自行车,就知道陈忠实人在那里。白天繁重的工作和累人的农活,吃不饱肚子的伙食。到了晚上,别人倒头就呼呼大睡,累得不肯翻身。可是陈忠实却钻到煤油灯下,趴在破木板上写文章。当时他有“五个一”的雅号:一张纸,一支笔,一把扇,一根黑卷烟、一杯白开水。
李老当场随口吟诵了陈忠实先生的《老愚公》以及《樱桃红了》片段,令人惊异他的好记性。“出门向南看,远见一幅幅的红伞,散落在白鹿原上。走进看去,透过那薄薄的皮儿,嫩嫩的肉儿,小小的核儿,樱桃愈发惹人了------”。李老说:这是陈忠实在1965年写的文章,后来发表在《西安晚报》上,也是他最喜爱的文章,过去都能背诵全文。现在七十多了,只记得大部分的段落。樱桃是白鹿原的特产,也是陈忠实先生最为自豪的家乡的象征。他曾写过多篇文章,赞美家乡的樱桃。每到一年的四五月份,白鹿原的樱桃就熟了,引来无数的游客,去樱桃沟采摘樱桃。今年的樱桃红了,可惜最喜爱它的人却走了-----
李老回忆说,陈忠实人生最为困苦时就是在1968年当中学老师时候。那时候因为陈忠实的诚实憨厚,相信了别人,被揭发批斗上街游行,当时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人生的信念也受到极大的挫折和摧毁。记得那是一个黄昏,在毛西卫生院的场畔一偏,当时的陈忠实精神缩萎,思想恍惚,站在一个枯井旁,不知想干什么。他看到陈忠实痛苦的背影,也极为同情和怜悯。他不希望自己的好朋友走到人生的末路。于是,就悄悄的绕到陈忠实的后面,一把抱住他,拉到一旁,两人相对而泣。对生活充满迷茫,对人生无比灰黯,但因为家庭,因为事业,因为理想和爱好,还得鼓起勇气,面对困境,互相打气,事情往好的方面想,明天或许稍好一些。
李老记得有一天晚上,他已经睡着了。陈忠实却来回在屋子里打转,不肯睡觉。到了后半夜,陈忠实一把拉起他说:丢方吧,心里烦,睡不着,丢几盘方解解烦恼。于是,李老就陪着陈忠实丢起方来。丢方和下围棋差不多一样,是陕西人的一种民间游戏。或许是陈忠实心里有事,心不在焉,下了几盘之后,盘盘皆输,气得把粉笔画的方线一抹,树枝土块一扔,说:把他家的,人背了,啥都欺负人。
方丢不成了,陈忠实就拿起自己写的文章给他念,边念边让他提意见。沉浸在自己的文章里,陈忠实的心情就好多了,不快的事情也就丢在一旁。
1972年灞桥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李老又和陈忠实在一起了。李老负责工地广播宣传,陈忠实负责采编稿件。九月份,关中下起了连阴雨,可是工作不能停摆。陈忠实穿着一双粗布鞋,泥里趟来趟去的,稠泥已经把鞋子穿帮,只有鞋帮处还有一片粘连在一起,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陈忠实回到工棚,实在走不成路了,脚还被咯得生疼,气得腿一抬,那鞋子就忽的一下,飞到棚子外面去了。从早上到下午,陈忠实忙得没有吃饭了。可是,灶上已经熄火收厨,没有饭菜了。陈忠实就从笼里摸出两个硬馒头,一根生葱,光脚走出棚子,消失在濛濛细雨当中。
李老说,陈忠实这人,地道的陕西脾气,说干啥就一定要干到底,吃苦不算啥。他说自己笨,所以弄啥事就要认真。不能偷奸耍滑。记得陈忠实当了作协主席之后,他又一次让他给自己的画册题名。陈忠实说,自己要去北京开会,这会儿忙得不得了。过了几天,陈忠实打来电话要他去家里。在那里,就见到陈忠实已经写好了题词,几张纸上,写了几遍,横竖不一。陈忠实说,我不是书法家,写的字不好,多写几遍,你挑样子好一点的字拿出去,不要让人笑话。
陈忠实回到西蒋村写《白鹿原》的时候,抽空就跑到李老的家里,两人东拉西谝,掏心窝子里的话。李老讲农村笑话,风俗土话,陈忠实就赶紧拿笔记下。李老画梅,陈忠实就指指点点,哪里需要添枝加花,题眉应当如何落款。《白鹿原》出版后火了,李老开玩笑说:你的《白鹿原》里,那些风俗土语句子,都是我给你说的,稿费应该分给我一些。陈忠实爽快的说:没问题。我们两是从小长大的,谁不知道谁啊?我是爱钱的人吗?
我问李老:陈老师红了,出名当官了,你沾光了吗?
李老呵呵一笑说:老陈那算什么官?典型的农民一个。虽然住在城里,人还是白鹿原人。谁求他办事,只要是他能做到的,一开口准行。
2016年4月30日
敬祭陈忠实先生
程忍
一骑白鹿上青天,
万亩道德种人间。
正气驾车出长安,
扛旗率队震文坛。
忠魂咏叹忧国事,
实斗呼吸览尘寰。
著作安枕坦荡去,
后来灞上少云烟。
悼念陈忠实
忠实潇洒去
读者捧遗篇
摹写山村事
情牵白鹿原
呕心甘沥血
吐气可疏肝
寒夜犹伏案
狂吸雪茄烟
寻找句子的人走了
——悼念陈忠实先生
一声惊雷,响在四月,
大地的嘴唇一阵哆嗦
我不敢相信,路边的野草也一直在摇头
你累了,拿不动写字的笔了
松开了紧攥人间的双手
不再戳破真相,不再指点迷津
星星,月亮,万物还在
漏洞百出的人间,从此与你无关
白鹿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水泡涨
暴露出明晃晃的一句话,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字字珠玑,在人间活蹦乱跳
一次次,你拨开迷雾,找到属于你的句子
此后,一茬一茬的人,在你的思想里结庐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