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起点品读 微信公众号  新看点网邮箱:xkdkkk@163.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搜搜索
 
   □ 会员风采
华夏精短文学
咸阳文学院
文坛赛事
世界文学
文学活动
其他

 

 

会员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华夏精短文学 >> 详细内容
河北会员陈欣(签约作家)文学作品专版

  

    陈欣,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6年以来,文学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级报刊杂志网络都有刊、播、发。2007年出版《陈欣作品选》2009年印刷《岁月回响》2014年整理《新春文稿集1-3》等

  .散文.
                              梦 回  唐 朝

                                                         陈欣

  在比杭州西湖大两倍的唐山南湖的西岸,唐胥路和学院南路交叉口的东南侧,那座始建于大唐帝国时代,2010年重新复建,2016年建成并开放的唐山龙泉寺”。是一占地315亩,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滨湖而建的大型寺庙,整组建筑凸显着大唐帝国的风范,彰显着唐朝国度那大气、弘放、豪迈的风格和气概,傲然挺立在阳光明媚花开烂漫的唐山大地上。

  上午10点的天气晴朗,阳光正好。我来到唐山龙泉寺,站在寺前,看着这座作为今天冀东地区第一大道场的唐山龙泉寺,不禁让我仰望并回顾这座龙泉寺的前世荣耀。龙泉寺建于公元644年,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建立27年之久,正处于大唐贞观盛世期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八年,那时的唐朝,国家强盛,人民安康。唐太宗时期开疆拓土的得力大将军尉迟敬德亲临监修龙泉寺这一寺庙,时至今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悠悠岁月,时光荏苒,寺庙前的一条大沟静静的东西向横亘在那里,如今隐约可见,是自古出关的老道,也由此验证了“千年的大道走成河”这句中国古老话语的千真万确。这里的龙泉寺不失为古代中国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历史上曾经有过重修。1971年,人们在拆除龙泉寺正殿的时候,在庙宇脊檩的嵌的上首发现有用毛笔写的文字:明万历年重修。下款是三个人名,有两个为X”,这也许是佛人的法号。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在一场大雾中,寺庙里最后一个老和尚在寺中孤独圆寂了,从此结束了这座古老庙宇里有和尚的历史。

  复建后的唐山龙泉寺山门前广场,利用现有一处较高平台的地形,形成了进入寺院主体前的集散空间,其北侧为寺院的主体。龙泉寺这座寺院是坐北朝南的坐落,主体建筑位于高出周边10米左右的平台之上,平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据说,现在的规模比原来龙泉寺还要大3倍。从南到北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依次递进向里形成了南北贯通五进式禅寺院落,沿中轴在寺院两厢配套建有福寿堂、愿海堂、药师殿、地藏殿、伽蓝殿、祖师殿、斋堂、禅堂和本焕长老、净慧长老舍利塔、钟楼、鼓楼,营造出传统的寺院空间效果。在建筑风格和布局上保持了大唐帝国那种开明奔放,大方气派,阳光磊落,昂扬向上的气势。身临其境,自然被周围简洁厚重明朗的氛围,感染思绪。浸浴在唐朝的建筑,唐朝的色彩,唐朝的草木其中,面对着唐朝气宇轩昂的高大殿宇,凝视泡钉大门,仰视金身佛像。感受唐朝气息,闻到唐朝味道,触及唐朝国度。

  不觉时已下午,我站在龙泉寺,眯缝着眼睛看天,阳光飞跃时空,从唐朝一直照耀到今天,让人感觉到了一种飞扬畅达,仿佛有了一种梦回唐朝的穿越感,更有一种挺拔傲岸的鼓舞,散发着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

  在灿烂阳光下我慢慢走出寺院,回头环顾唐山龙泉寺,仰慕寺院那宏伟的气派,感叹不愧是冀东地区一座大型的佛教道场,顺阳光畅想,晨钟暮鼓,朝夕往复,龙泉寺不但继往开来,更将重新焕发中国北方地区唐山龙泉寺这一古老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的往日辉煌。 

 

                                         俊妻

                                            . 陈欣

  

     她,一个28岁的白衣天使,相貌端庄,酷爱文学,还曾在T市业余歌手大奖赛上获过奖。也许是非觅知音不可,对象老是寻来挑去。忽然一天,医院里收到好几封从不同省市寄给她的信,过了几天又是一批。有人说她在某杂志上登了征婚广告,怪不得。后来,她请了假,说是旅游,回来就结婚了。男方在一家国营单位搞宣传工作,小伙眉眼倒中看,只是额上有条不长不短的疤痕。听说小伙子文才还不错,发表过散文和小说。“只是这疤太.....”总听人这么说,她也后悔起来,情趣相投也不如没疤看着顺眼呀!

  渐渐地她对丈夫有些扬扬不踩了,与此同时,她还发现从她不熟悉的地方寄给丈夫的信多了起来,都是一些诗友文朋等,有的字体写得特别柔美清秀,分明是女人的字,她怀疑丈夫打着以文会友的幌子在外有女人。于是一天下班回到家,他便翻开了丈夫保存的一封封书信。《北京日报》、《当代诗歌》、《浙江日报》、山西的、杭州的......嗬!大疤脸勾的还真不少。但终于无可挑剔。又打开一封,开头几个字就把她气懵了。

  “亲爱的宝贝”好哇,这就是证据!她怒火中烧。看下去,看你还有什么勾当!“两年前的那个夜晚真难忘吧?我的好梦......”哼,没想到他真的......“不过我那一刀想必给你留下了记号和教训吧,往后少管闲事,我已从监狱出来了,送张照片来,让我看看你的尊容......”

  啊,他、他难道就是两年前救了我的那个他?!

 

                                                              蠢驴上山

                                                                      陈欣

 

  生在平原,长在平原的我,却从小爱上了山。去过泰山,上山途中看到了泰山挑夫负重而上,额头上坠地成八瓣的滴滴汗水;到过峨嵋山,见到了峨嵋群猴与游人讨要事物的逗人劲头儿与贪婪;然而,早在2002年来到唐山市迁西县境内的景忠山,我却看到了景忠山驴的一种坚韧、一种聪慧、一种悟性。

  在茫茫燕山的怀抱之中,景忠山就象一个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在那里。漫山的翠绿苍松让我深深的感觉着幽谷清风的气息,给人与痴恋。听人说和查看历史得知清朝康熙大帝曾多次驾幸景忠山,又听说山中有明朝的“三忠祠”山顶还有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的碧霞元君大殿。

    进了景忠山的山门,一步步拾级而上,穿过四帅殿,饶过御佛寺,慢慢向山上走去。走了一段时间,我在一个平台上稍事休息。忽然,一队毛驴上山而来,背上驮着柳条筐、塑料水桶,还有建造房屋用的门窗。独自前行的我,心不在焉的看着这些上山而去下山而来的驴儿们,忽然想到这景盅山的人太聪明了,往山上山下运东西,用驴驮而不用人去挑,古往今来省去了多少背负青天肩挑担之苦哇。我若有所思的继续向上走,在山路石阶的一处平台上停下脚想歇一会儿。放眼望去,远近山峦叠苍驻绿,置身其中真是心旷神怡。不经意的一转身,只见一头驴站在我身后,背上驮着木工们打好的窗户框,它后面的驴们分别驮着几大桶水和米面。正在我观看时,驴的主人吆喝了一声,驴们就继续前行。打头的驴先向左侧斜拾级而上,走到一个平台后又迈步向右侧斜走去。这一左一右的侧斜前进方式,写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正反Z字形,我手托下额看着想着揣摩着观察着。而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上山省劲。驴背负重载,若沿着石阶直接向上,会使物体产生垂直向下的重力,有一种沉重感。而斜向侧行,则可缓解或减轻这种垂直压力,会有一种较为轻松的负重感。哦,这驴也有如此灵通的悟性,而且在它的驮运实践中,能觉察并运用了力学道理。就这样避重就轻的年年岁岁朝夕往返在景忠山那1872级石阶之上。由此,我也想到,这普普通通的毛驴都能超乎人们的想象。那么,人们常说的“蠢驴”似乎也应该得到洗冤正名了吧。

 

  月色长城

  .陈欣

  

  第一次来白羊峪是2007年7月,在去内蒙古的路上一个短暂停留。匆匆而来,还是傍晚,由于是出去学习,在白羊峪林场只住一晚,没有上山,没有爬长城,没有拍照,只是白天远望山上的长城,晚上看了看夜幕下的长城。第二天早上便又简单吃了早饭,登上大巴向承德方向匆匆而去。

  第二次来白羊峪是2010年9月,这次还是住在白羊峪林场,住了七天。看长城、爬长城、拍长城,全办到了心里较为满足。

  钟情白羊峪长城,一是白羊峪长城山雄关险,堪称天下第二关。二是这里声名远播的大理石长城,万里关山十分罕见,是长城的精髓所在。

  虽说今天的白羊峪山雄水美,融江南秀色、北国风光于一体,相映交辉。二十八景星罗棋布,步步有景,景景宜人。有“列岫联珠、西山灵雾、凌岩古井、仙洞石床、旱龟断流、九龙戏珠、三羊开泰、石猴攀壁、七松登高、凤落梧桐”等古迹胜景。但我看中的是白羊峪长城的古老与雄浑、威震与沧桑。

  来到白羊峪已是9月的一个傍晚时分,徒步山路向山间的住地走去。边走边向山路左边望去,是一道较高的山梁,山梁上一道长城横亘,一轮落日悬在白羊峪长城一个敌楼的右上方。是岁月和人为的因素吧,使这道长城让人们看来显得有些寂寞、残破。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夕阳下,长城既让人看到它的悲壮,又让人看到它的傲然。在视线里可以看到五个敌楼,敌楼间的城墙已无明显的垛口。岁月蹉跎,敌楼虽是缺牙少口,但依然屹立在那里,显得高大而不可侵犯。山上的大树不多,但满山树木,显得绿郁葱葱。真是暮色苍茫看劲松,巍峨长城晚霞中。

  我们的住处古长城白羊河水关西侧山腰上,第二天我早早起来,站在住室门口向南面的长城望去。那里有一座明朝游击将军张世中写楼名的神威楼。这座神威楼还真有它的神奇之处,不像别的敌楼一样骑在城墙上,而是挂在城墙外(北),凸显了明朝将士抵御外敌入侵的勇气与决心在人们眼里,从结构上看,像是在附近墙上增添的一座砖质仿木口硬山顶的房子,远远望去像是一座古代仿木二层楼似的,在众多的敌楼中神威楼建筑奇特雄伟、别具一格,令人刮目相看。目光所及的地方就是神威楼,所以,早就穿戴好准备上山去见神威真容颜。

  当走近神威楼,我看到神威楼上上下下的每一块青砖与青砖之间,都沾和着明朝建筑工匠上去的白灰泥一直砌到檐椽下,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的砌墙方式我看到,背面外墙中间开箭窗,通风采光观察敌情向敌人发射弓矢、开炮、放枪,是一个一窗多用的地方。两个雷石孔箭窗下,专门用来发射雷石打击至楼下的敌人,箭孔与雷石孔成品字形排列,既有建筑美感,又有整齐的高低错落感和战斗的实用性。楼内简拱上门额石质门匾阴刻楷书“神威楼”三个大字左上款“游击将军张世忠题”,右下款“万历丙申仲夏吉立”。看着大字和提款,我感到一种威武在眼前,一种民族的精神在升腾,一种骄傲在心中。门券对面宇墙上砌有影壁,下有须弥座,镶嵌一块记事碑。

  走出神威楼站在阳光下再看神威楼建筑奇特雄伟的神威楼历经风雨400多年,依然挺立在山脊之上。神威楼除门窗外没用一根木头,楼顶上没有一片瓦,但砖制的仿木结构是那么的惟妙惟肖,并且增加了敌楼的坚固程度。我觉得,这不但显示了明朝防御工程的设计精美,型式考究,建筑坚固,且实用化,人性化,还显示了中国人的建筑智慧和建筑技艺的高超。

  次日清晨,我再次出门向被人称为“马圈”、“阅兵城”的谎城进发。山中晨雾一路陪伴,到达山顶时,山雾已经湿透了我的头发和衬衫登上白羊峪长城古白羊水关东侧制高点上的谎城,立于漫漫雄关之前,不由得让我心生感慨。顿时觉得,虽经古今风霜雨雪,战乱遭劫,但如今谎城雄姿犹在易守难攻,可望而不可及。走在城中,漫步在3000平方米的空间让我看到这是一座一方面可以用来迷惑敌人,另一方面可集中储存粮草、马匹、士卒的军用袖珍城不愧是白羊峪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种独创,也是中国人运用兵法战术的出奇之处

  我居高临下,俯视着白羊峪口山雄关险,在这古往今来关内通往塞北咽喉之地感觉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环顾四周山高峰险,山巅之上长城蜿蜒,烽火台(马圈)、水关、督察院等古代边关防御体系完整地汇集此。

  一天的学习结束之后,吃过晚饭,同宿去打牌,我则坐在窗前的石鼓凳上看眼前的长城。夜幕下的长城在山梁上东西走向,多半轮在山雾中显得有些昏黄的月亮,悬在白羊峪长城之上,给我一种雾蒙蒙的苍凉之感。遥想燕国、秦朝……直到明朝在这里的戍边将士们,就是在这样寂静的一个个夜晚,或披星戴月,或风雪交加,或电闪雷鸣,或伸手不见五指,都要时刻睁眼竖耳,注视长城外敌人的动向,警惕奔马铁蹄的声响。为保家卫国,耐得住那一方寂寞与冷清、那一份孤独与苦楚,那一种艰辛与坚守。在长城沿线英勇戍边,保卫着长城内的家国河山。

  住在白羊峪林场的旅游的人们在住地的歌厅里纵情高歌,深情演唱。我在山中月下琢磨着有关白羊峪长城的记述。有资料这样说:“白羊峪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550-577年)时均为石砌,宽仅3米。北周灭北齐后略有修补。明朝初期,徐达置各于要隘修筑关口城;隆万年间,谭纶和刘应节等蓟辽总督、戚继光等蓟镇总兵官组织多次加固,重要地段用砖包修,宽度增至5—6米,并增设敌楼、炮台等军事防御设施。”另有资料这样说:“白羊峪长城为战国时燕国所建,明朝时修复加固,其中城楼21座,保存完好的长城4552米。

  我不去探究那一种说法对错,但两种说法的共同点是“明朝时修复加固了长城”。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让万里长城格外增添光辉的白羊峪 “大理石长城”。 这段3华里长的大理石长城,由珍贵的棕红色大理石作基石,在中华万里长城建筑中绝无仅有,是长城的精髓,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珍品。就地取材用大理石修建长城,当时的长城建筑指挥者和建设者,也许并没想到他们建筑的这段大方又美观,且壮观坚固的长城,在高山险峰之巅修砌得整整齐齐,熠熠生辉,堪称长城一绝。时至今日,已成为国家乃至世界防御工程范围内的艳丽瑰宝。

  望着白羊峪的夜空、群山、长城、月色,深谷,我心里在想,白羊峪这块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大秦御匈,清兵入关,奉军入关,日寇入关,白羊关一直是要道。古往今来,历史苍茫,岁月悠悠,长城穿越时空近3000年,沧桑历览日月星辰,明月从战国时一直照耀到今日,不知道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戍边将士们是否有过篝火欢歌、筝琴弹奏、畅饮美酒、家乡小调、狂放劲舞。白羊峪的月色长城,白羊峪的长城月色,你让我想了很多很多......

  白羊峪泉水如珍珠般的涌出来,一条清澈的静静白羊河水自北向南穿过关口,四季长流。看着白羊峪青山绿水,风景雄浑秀丽,如诗如画的雄关山水,着实让我感叹白羊峪无愧于“北国江南”美誉。随着人们的生活富裕,在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努力下,白羊峪再次重振雄风,古朴典雅,日臻宏大。白羊峪进入一个新境界,呈现一派大好风光。我看到了昔日雄关风采,正伴随着国人的“中国梦”和迁安的腾飞一同迈入小康时代,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陈欣】  【发表时间:2016/5/3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1643次】
 

金山文学 小小说传媒 华人中文文学网 天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人民文学 安保 国际在线
金盾电视台 中国台湾 参考消息 北部湾经济网 中国作家网 凤凰新媒体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opyright©2014-2030,XKDKK.COM,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xkdkkk@163.com 

网址:http:// www.xkdkk.com    值班QQ:275569688    广告QQ:493070311    新看点网QQ群:45603164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3472号-1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部分来源于公共网络或者素材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