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简 介
宋碧霞,女,咸阳市秦都区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军队技术八级(正团),中校军衔。 2003年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部队转业回家乡,选择自主择业。
转业后先后担任高校教师、省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咸阳市百人心理志愿者服务团团长职务;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注册心理咨询师证、SIYB创业培训讲师证。
本人喜欢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领域,扩展新视野,不断积累经验,在不同的从业经历中,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理解和追求。
2014年八一建军节,在咸阳市军转办组织的择业战友代表座谈上,认识了咸阳市文学院院长刘公战友,开始关注文学领域,目前写作处于学习阶段,虽写了几篇文字,都不成体系,没有具体的文笔形式,只能说随笔而已,还望各位领导、老师们多多指正,以便自己在文学创作的路上更快地成长提高。
刘局的王国
刘局是正营职从部队转业到小县城的,因没有关系勉强进了政府机关下属的一个小单位。但人精明能干,又会察言观色、明白事理,逐渐被领导喜欢,二年后讨得一份小官职,市场部副局长。
市场部虽然编制小,级别不高,但业务覆盖面比较宽,其中有很多求子不得的培训项目。局长是单位的老人,根基过硬,负责局全面工作,其实就是财务总管,刘局心知肚明,关系上虽是人心隔肚皮,一般在公开的场合,刘局绝对明白长幼有序,主次有别。
工作上,未明确刘局分管什么项目,但他都尽心地开展工作,制定有些培训计划啊,扶贫项目了自己还亲自上阵,局里工作进行的井井有条,有板有眼。一段时间后,同行业中在所属县市都小有名气了,也因此他以先进工作者身份参加过国家级行业工作会议。渐渐地刘局的形象在培训圈中高大起来!
刘局,中等个子,有着军人训练有素的身板,不大的眼睛透出来的是阳光、自信、和蔼易人的神态,讲话很有条理性,简短有说服力,一二三,条条衔接缜密,干净利落。在年终职工聚会活动时,还能扯上两嗓子陕北民歌,和大家打成一片。说心里话,大家都愿意和这样的人接触,更何况还是自己的直接领导呢!
刘局管理下的教师队伍,对他都百依百顺,惟命是从,几年下来,刘局在他的小圈子里活出了领袖味、老板样,送礼、吃饭是常有的事,稍有些风韵的女教师,也有的主动亲近刘局。
人吃五谷杂粮,人有七情六欲,时间长了,诱惑多了,男人的雄性激素占有欲也慢慢地滋生。
在公关领域,女人有女人的法子,吃饭打麻将的事,那都是三三两两一起约上领导,每个人当然还有自己私下的交情,个别的也有“以身试法”的,就直接进入秘书级别了,有个叫荔枝的女教师,论长相和学识,不是这个女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但她争胜心强,加上对丈夫恨铁不成钢的怨恨,使她铤而走险,直接走起了捷径,听圈内人说她已经到了情人份上。
去年电视剧《甄嬛传》在央视热播,全国各地的女人们,闲暇之余都在谈论剧中后宫人物特性:谁最聪明有心计,谁是最无知的牺牲品,谁的举动是被当时宫廷环境所迫而为,谁又是……。大家还通过影片知道了皇帝三宫六院的名分:那个明媒正娶的第一任太太叫皇后,是后宫的女大拿,下面会有皇妃,贵人,答应、福晋啊等等称号,她们的名号不同,其地位和权势也不同。
女教师中影迷们在聊天中,也爱把《甄嬛传》中人物称呼用到了现实生活当中。给刘局圈里的女人们私下也起了相应的外号:谁谁谁是贵妃,谁谁谁是答应,谁谁谁最多是妃子,当然荔枝老师在刘局的女人们中,是当之无愧的是皇后级别,能吹枕边风的人你说多重要啊,当然荔枝也合情合理地在刘局的权利当中分得了更多的好处,连续几年的优秀教师,去年还被推荐到省上进修,谋得了更高职称。
刘局在这几年的职务上安心享受着自己这片“土地”,每个进入圈内的人也都自觉遵守着各自的本分,和平相处,其乐融融。
2013年习主席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反腐倡廉运动,不管老虎苍蝇一起打,干部大会小会的自查,中央还派巡视组到过咱们县。
一日,巡视组在本县召开各界代表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县各级领导干部是否走群众路线展开讨论。与会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都对县里各单位领导“工作扎实,肯干实事,为老百姓造福的工作作风给予一致好评”,尤其对市场处提出表彰,刘局更是作为走群众路线的先进典型作为全县干部队伍学习的榜样!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七日星期五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若问大家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可能大部分人会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嘴上还叨叨着:“活得太累、太累了!”。民间就有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的说法。好像每个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好像还不如动物活得自在!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来说,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是复杂有逻辑思维的动物、有个体独立意识,表现为人类需满足自己的目标追求,当个人欲望无法达到时,就会有不满足感,会产生情绪。而动物只是满足自己的感官享受,不会探索自己,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说,人对生活不满足感的出现,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除非他是精神病人,整天浑浑噩噩的,对外界没有心理需求了,也好像就没有烦恼和忧愁了。
人的这种情绪,源于当下社会一部分人太过浮躁,急于追求各种各样的出众:当大官、挣大钱、当明星、挑战各种人类极限等。人们进入了一个完全自由化、个性化的时代,只要不是法律上明文规定禁止的,好像什么都敢触碰。而急于出众就给自己带来压力与不满足感,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带来了焦虑情绪。
明白这是一种情绪的表现,那我们怎样让自己快乐轻松一点呢?
首先我想到了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例如:一个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脸,不是担心天晴时大儿子卖伞不好,就是担心下雨时候小儿子卖鞋不好的故事,如果反过来理解她可能就快乐起来了;还有一例,有朋友炒股,2007年买到的股票,前面几年亏损50%他憋着不吭声,今年股市好转,当赚了2000元出手后,该股票像火箭发射,“嗖、嗖”涨了几十块钱时候,朋友睡不着觉了,后悔不迭,少赚几十万啊。你说他是什么思维?为什么不想想自己手上还赚了的2000元呢!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一个道理:同一样的事件,所持观点不同,给人带来的情绪感受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例,在电视上看到《超级演说家》节目中一名残疾选手,他的演讲开头就这样:“我叫崔万志,来自安徽合肥,上帝因为爱我,而咬了我一口,我虽然走路歪歪扭扭、说话结结巴巴,但是我有自己的公司,年销售5000多万,成为全球十大网商……”,多么有自信地开场白啊!当他回忆起自己因为残疾,中学时校长不让他参加中考,怕浪费学校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时,台上的嘉宾乐嘉以至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放言他要动用自己所有的关系,让当年说这句话的校长下次来到现场给残疾人道歉,你知道崔万志是怎么回答的吗?:“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多么简洁有分量的答案啊!这时我突然发现这个走路歪扭,说话结巴的残疾人崔万志的形象比那个抱打不平的有名主持人瞬间高大了许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不满的情绪,有的愁肠万断、有的痛苦不堪,来自身体、家庭、社会的诸多因素,我们怎样面对?是对每个人心理很好的考验。有的人逃避、愤怒,可能会事态更糟;有的人坦然处之,积极应对,可能还会绝路逢生,另辟奇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了这样的想法,还可以平缓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看透人生,看淡得失,平静渡过生命中的沟沟坎坎。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的快乐、幸福感就多,既有利于身心健康,走出自己高质量的精彩人生,又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2015年5月15日星期五
提醒幸福
近日微信、网络上,姚贝娜去世的消息都赶在了头条, “愿贝娜一路走好!愿天国歌声永在!”,铺天盖地缅怀悼念的文字和视频,都为这位优秀靓丽的年轻生命惋惜。
在浏览这则新闻时候,您有什么样的感悟?
我想到了前几天看过毕淑敏一篇散文《提醒幸福》,像是给我们得到了启示。今天又重温那字里行间里渗透的优美文字。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是还没有学会在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因为提醒的后缀词总是灾祸,灾祸似乎成了提醒的专利……。”
“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
是的,我们在痛惜别人的时候,忘记了提醒自己珍惜拥有的幸福。
而我们常常忘记享受幸福,天天都在为未来做功课,只是一味的想着今天的奋斗,是为了明天的幸福,而忽视了对当下生活的幸福体验。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从小祖训 “头悬梁锥刺股”为的是有个好的成绩进大学,走进好的大学“三点一线”的勤学模式,为了日后有好的工作,工作后 “披星戴月”的奔波,为的是有个好收入,收入好是为了给建立好家庭打基础,好家庭是为了养育一个好宝宝,接下来宝宝呢?他……。看明白了没有?呵呵,那不就又是一个轮回啊!记得前段时间微信上热传的一篇文章,同村小明与小强的成长故事就是对人生最好的写照吗。
这时候我想问各位,我们是为谁而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您在紧张生活的同时,思考过吗?
望您停下来、静下来,环视你拥有的一切,给予自己一个赞赏;再深吸一口气,给自己身体一个深深的拥抱!可以借用一下所有的赞美词汇“感恩、感谢、感动……。”来好好回报与你不离不弃的生命。
之所以提醒幸福,还源于生命的脆弱,不要等着我们人已走到生命尽头,来不及享受人生旅途风光而懊悔。
去年国庆节,一位朋友全家去远途旅行,还没上火车,背着旅行包的丈夫就感到了疲惫,朋友还嬉笑“瞧你那点出息!”话音刚落,丈夫就栽倒在地,脑溢血夺取了他四十出头的生命,妻子不相信这样的事实,不听任何人劝阻,将丈夫拉回家放到床上,期望他能一觉睡醒,又会活生生的站在她的面前。然而他是永远的走了,是不会回来的了……。
我父亲去世前一天下午,他坐在轮椅上,我们还一再提醒他要多锻炼才能恢复,父亲用那只唯一能动弹的右手奋力转动着轮椅,以至轮椅一直在原地打转,他还不停的转动着……,第二天父亲还是不舍地走了。早知道这样,我们还要求父亲那么费力的锻炼什么?
怎样享受幸福?
我又想起看过的台湾心理学家温韵蓉《先斟满自己的杯子》书里说过她在自己公司陷入极度窘迫的时候,仍然维持和老公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之后到学校对面的咖啡厅吃一顿早餐的习惯。
“每天清晨,我们安静悠闲地对坐在早餐桌前喝咖啡、看报纸、聊天,在清凉的空气中,在悠扬的音乐里,在爱人彼此鼓励的眼神中,我们总能感到油然而生的勇气,知道眼前的困顿只是生命旅途中短暂的过客,只要我们仍然拥有彼此、尊敬自己、善待自己,就知道那“高贵”的气质是不会因贫穷而消失的”。多么美好的画面啊,您是否感受到了他们的幸福?
在家写这篇文章时,现场我采访了我的家人对幸福的理解:
老公说:“幸福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儿子说:“幸福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去打小怪兽!”
我的理解:提醒自己幸福,幸福就会伴你左右。
2015年1月17日星期六
王白石
随笔
认识路遥
最近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朋友圈成了热议的话题,网民从各个角度剖析、认识路遥,我也是在爱人带动下,观看了几集电视剧后而不能放下,之后等不到在电视上播放,就从电脑里搜索观看了全集。这是我上大学时候,观看路遥的《人生》电影后,又一次更深层次地了解、认识路遥。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像评论家说的那样,它是一部具有内在魄力、具有博大恢弘的史诗般品格的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巨大历史变迁的全貌,剧中出现的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展现的恰到好处,给读者带来很多的思考与启迪,是很有深度的一部巨作。
对于我们出生60年代也曾有过同样一些经历的人,在路遥的小说剧情里,都能够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场景与人物原型,所以说路遥是一位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主义作家,是从普通民众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大师!
带着对于路遥先生的敬仰,我想再进一步认识路遥,开始在网上搜罗关于路遥的文字与视频,百度主页中输入“路遥”一词,大多出现的是介绍路遥的生平简介与知名作品名称;在视频里恰巧找到了中央CCTV10频道2011年人物栏目第56期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上中下三集专题节目,我连续看了两遍。本文以路遥手记《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文字为旁白作为主题线条,加上亲友访谈、路遥事迹回放等形式,使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到了路遥一切。而后我又看了关于路遥家庭背景的有关文字,心里突然涌现出了“悲壮”两个字,路遥家里兄妹中有五个男孩三个女孩,因为家族遗传疾病肝病,几年间就去世了三个男的一个女的,且都是壮年抛下妻儿英年早逝;而路遥自己的小家,爱人林达是一位从北京到陕北插队的知青,他俩的结识也许是林达对于贫困青年路遥的怜悯,在路遥上大学时候,她像《平凡的世界》中的润叶一样给了路遥很多的资助而走在一起,但成家以后两个人成长背景的差异、还有对作家不规律生活的不满,家庭是名存实亡,几乎路遥过得是苦行僧的生活,经常是创作一天忘记吃饭,晚上饿极了,会敲开邻居家门讨要个馒头,回去喝口水吃个蒸馍就算解决饥饱。
路遥看似一位让人羡慕的名作家,而现实生活是这般的孤单寂寞,他在作品中可以编写别人的各样人生,却不会导演生活中的自己,以至享受不到普通人那种天伦之乐。这位看似强壮的身躯在不到43岁,随着他的巨作《平凡的世界》的完成,一年后生命走到了终点,临死身边只有五弟王天笑一个亲人陪伴。
或许路遥几十年的挫折、失落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他苦苦追寻一场《惊心动魄的一幕》,他沉浸在自己丰盈的内心世界中,执着于精神生活层面的意义,把现实生活的苦难当作营养吸收。以一个硬汉的高贵灵魂,隐忍的跋涉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之中,享受做文学的孤寂,体现着自己平凡世界的价值与尊严。
认识路遥,首先钦佩是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强者的精神力量,沿用他的话说:“一个人一生中要完成一件重大事情,必须以宗教般的信仰和像初恋般热情,休想用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来完成。”他“像牛一样地劳作,像土地一样地奉献!”
我们敬重他的精神,同时惋惜他的生命,假如、假如、如果还有假如……。路遥会以什么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已勾勒好思路的《成吉思汗》作品若要出世,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可能又将掀起一波新的文化高潮!
认识路遥,使我深切感到,一个高质量的作品的完成,作家是要付出常人不及的努力,作品才会有更深的思考和价值。与路遥作品相比,现在有些影视作品让老头老太太都耻笑它的肤浅,所谓收视率仅靠一些大明星大幅度的表演、离奇的故事情节、华丽的外景包装来吸引观众眼球。这些影像它的兴盛只能是一时的,就像改革开放初期的暴发户一样显摆一时,要长久的欣赏还需要像路遥这样的大作家,才能拿出触及读者心灵的作品,来感动社会,感染当下人们的思想。
认识路遥,使我对自己基于表面的社会角色也有反思,我们活得太实际,太留意表面了。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在这世上走一遭,总得给予社会点什么?当老了的时候,可以有点值得回忆的东西来。记得我认识的一个长者说过一句:“宁愿徒劳一世,不愿虚度一生!”,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不就是人能思考,有喜怒哀乐吗?我们要让自己像人一样有追求的活着,不要像动物那样只为嘴上讨吃喝!
认识路遥,对于中年人来说可能意义更大,因为更能分辨我们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哪些作品能给予心灵深处震撼?哪些作品是对自己精神最大的抚慰。中年人的生活要淳朴简单,也已看淡名利权贵都是社会角色追逐的东西。对于您,可能追求身心和谐、家庭和睦才是最难能可贵!
2015年3月25日星期三
王白石
当母亲节来临,过了知天命年龄的我,每每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经历的事,脸上都会露出天真的笑容,高兴处会不由自主地呵呵笑出声来。粗茶淡饭、调皮捣蛋、偷懒耍滑、蛮横无理,完全的不管不顾……。 有妈真好!
今天写写自己的家常事,感受母爱亲情,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随笔:
母亲来我家串门
母亲来女儿家,按说不能用“串门”这个词,但我母亲到我们几个姊妹家呆的时间很少超过两天的功夫,也只能说串门而已。
就是去年父亲过世头七不久,为了给母亲换个环境,我强拉她到我家住过五天,后来母亲到居住其他城市的妹妹那里,也勉强呆过俩月,这算是最长的日子了。
去年秋天那阵,好像是天地动荡太大,老天爷疲乏了,自然现象都乱套了,该热不热,该冷不冷,不是连续干旱,就是绵绵细雨,逢中秋节这种团圆的日子,月亮婆婆也没出来露个头,把三秦大地弄地像个江南似的,四处是池塘……。
因担心这样的天气母亲一个人在老家太孤单,我和丈夫开车硬是将她接到我家里来。母亲来时刚好是周末,我精心地做了些饭菜,午饭时我儿子还取笑他外婆:“没喝过这鸭架汤吧?”,母亲说就是好喝,过后不停喝水我问才说汤有些咸了。
聊起下雨,娘俩就一块回想起过去的日子来:我的记忆中,下雨天,我们一家人就父亲和哥哥有固定的胶鞋,姊妹几个和母亲仅有一双胶鞋轮换穿,我爱动闲不住常常雨天到同学家逛,没有胶鞋就穿着布鞋,在满是高高低低泥泞的路上,踩着架子车压出的车辙跳来跳去的走,但回家后还是弄湿了鞋底,沾了满鞋帮泥,自己也不敢吱声,一边乖乖地帮母亲拉着风箱做饭,一边借着炉火自己烤干鞋,还一边要听着母亲的数落……。
而母亲雨天的记忆,却是在过去连阴雨时候,家里仅有的“撒子房”会漏雨,她到厨房做一顿饭回来,躺在炕上的娃脸上就“bia”着从屋顶掉下来的一坨坨泥、炕边的接房顶漏水的盆里水满了,溢到了炕褥子上……。
小时候的生活虽然清贫,但还是留下很多温馨的画面。咱们北方在七十年代以前,农村家里冬天都是用玉米秆烧炕取暖,因为玉米秆不是硬柴火,每次天黑前烧的炕,前半夜还热点,后半夜就开始凉了,到天麻亮时,把躺在光溜炕上的人都给冻醒了,我妈就从外面抱回来些棉花杆,从屋里的炕洞口塞进去点着,这种柴火烧起来火硬烟少,她在炕洞口处再放上几片玉米面馍,过一会儿炕热了馍也热了,我们兄妹几个就一排排趴在炕边,伸着没洗的脏手,拿过一片片沾着烟灰的玉米面馍,直往嘴里塞,外脆内软还夹杂着烧焦的味道,这就是小时候美味!现在已做了母亲的我,想起那时自己像个小动物似得,狼吞虎咽吃的画面,回忆起来感到很温馨,就更能体会和想象出当时我母亲也是多么幸福和满足啊!
而母亲谈起我们过去,就是老念叨着我小时候的丑事:家里姊妹多,都是大的在家里看小的,那年快到春节前几天,母亲 “lan”了一碗肉臊子准备过年招待亲戚用,她放厨房怕老鼠吃,就放到经常有人在的炕头柜上,姐姐在家看妹妹时候,不知是怕妈妈说还是不知道那里有肉,她一次也没敢偷吃过,可能是我的意志力不坚定,虽然过后也害怕挨打,但当踮脚用手能摸到得着肉碗时,想着吃一小块没关系,可是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就这样碗边的肉让我挖了一个大豁豁,还好过后好像没啥事,也没挨打,当时还庆幸家里老有老鼠,以为大家都不知道呢,去年和母亲聊起这事来,她说知道是我偷吃的,只说道:“这都是穷日子造的!”。在我妈记忆里,几个姊妹中好像我过去的糗事最多,当然现在说起来都成了趣闻。
八十年代初,我母亲才四十出头,就有了孙子,母亲的一份亲情又洒向后一代,她的外孙、孙子一个个小时候的棉衣、包裙都是妈妈一手缝制的。母亲爱做针线活,做的也很快,每次逢集看着花布就要买,她不光给她的孙子辈缝棉衣,想不到还给她十一个孙子的孩子都准备了棉衣:“一身小棉袄、一个抱褥、四个尿垫”。不管是结婚的还是没结婚的,不管年龄有多大,每个不知道能不能见到的重孙子都有一套她准备的礼物。的小妹的儿子今年才上初中,他什么时候生娃?你说要放多少年才能用上啊!我妈都给准备好了一套让带回去放着,母亲说:“这是我给孙子们留下的念想”。
父亲过世后,我们试图说服母亲出来随子女生活,她愿意住谁家就住谁家,但母亲说她在老家住惯了,我知道这是她不愿打扰子女生活而已。
母亲现在的生活她调理的很好,妈住的那个街道和母亲年纪相仿的老人很多,他们早上相约去渭河滩公园散步,下午又聚在一起耍个花花牌之类的,谁家子女拿来好吃的都给其他人送点,都相互分享:一碗饭,一片馍,一捆菜。一是吃不完,二是也想显示自己子女的孝顺,母亲很享受她晚年这样生活的日子。
母亲没有文化,逛的地方也不多,这一辈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逛逛北京,看看天安门,去见见故去的毛主席。去年暑假,我们五姊妹排除家里种种困难,一起陪母亲到北京逛了一圈。从母亲的笑容和紧赶慢赶跟随我们脚步中,感觉得到她极力在享受这份幸福。
通过这次旅游,回来后我妈肯定好长一阵子,有和她哪些老姐妹们聊的话题了
母亲这次来我家,也只住了一晚又回到她的家了,我打去电话问她最近怎样时,她永远还是那句老话:“不用操心,现在啥都好,享福的很!”。
而每当下雨时节或者天冷时分,我想起夜里靠电视声光相伴,排挤孤单,还患有心脏病的母亲,心里还是好痛!
王白石
201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