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起点品读 微信公众号  新看点网邮箱:xkdkkk@163.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搜搜索
 
   □ 会员风采
华夏精短文学
咸阳文学院
文坛赛事
世界文学
文学活动
其他

 

 

会员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华夏精短文学 >> 详细内容
华夏精短文学作家孙玉祥文学专页

孙玉祥,笔名书生,华夏精短文学协会会员,精短文学作家,宝坻区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词月刊》《甘肃诗词》《长白山诗词》《黄山日报》《番禺日报》《浙江老年报》《中国乡村杂志》等报刊。

 

 

散文 

2023年的第一场雪

 

/孙玉祥


 

清晨,透过玻璃窗,只见窗外白雪皑皑,银装素裹,2023年春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然无声的在午夜随风而至,洁白而素雅,尽显旖旎。

新春夜雪,倾泻了一地的浪漫。俯身握雪,冷香直抵心房。刚刚经历了生与死的临界,赏雪也是一种欣慰,一种安然。

漫步在无瑕的雪野之上,心舒气爽,对景微醉,清晰的足迹蜿蜒延长。不禁想起了一首老歌:“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走在这小路上,留下脚印一串串。有的直,有的弯……”可惜!那时的激情和浪漫,早已化作了随风飘散的云烟,只能在我的诗文里旧景重现。

在雪的童话世界里,用心感受雪的圣洁,接受雪的洗礼。我知道,身在红尘俗世,永远无法达到雪的境界。回眸“有的直、有的弯”的脚印,感觉做人不必、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有点弱智、有点“人嫌鬼不待见”的“个性”也挺好!

在自己痴爱的文学创作中纯净日渐尘俗的心,滋润孤独的诗魂,回归“我手写我心”的初衷。 雪霁初阳,映雪耀眼。心海里一叶轻舟又扬云帆……

 

 

 

蓝色牵牛花

 

/孙玉祥


 

  夏日的清晨,我走在乡间的田野中,一望无际的玉米、大豆、蔬菜,浓翠欲流。当金色的朝晖洒满大地时,草丛里、玉米秸秆上、农家小院的篱笆墙上,一簇簇、一串串的牵牛花,在凉爽的晨风中绽开了笑脸。红的、粉的、白的、蓝的、紫的,就像无数支彩色的“小喇叭”在朝天高歌。那么鲜亮,那么多彩,那么壮观,让人浮想联翩。

  牵牛花的叶子呈椭圆形,翠绿鲜嫩。花瓣是喇叭状的,中间的花芯是浅黄色的,沾满花粉。淡淡的幽香,引来蜂飞蝶舞。我想摘下几朵捧在手里欣赏,但看到她那美丽、幽怨的容颜,又胆怯地缩回了无情的“杀手”。

  在五颜六色的花丛里,我最喜爱蓝色的牵牛花。她不像红色牵牛花那样热烈、豪放、渲染激情,却以恬淡的面容笑对朝阳,文静、淡雅、柔媚,不示张扬,却柔情似水,让人心生爱意。

  一位养花的朋友告诉我:大自然中,蓝色的花非常稀少,因此备受人们的推崇。前几年,洛阳的一盆蓝色牡丹花,竟然卖到了几万元,这让我回忆起了一件往事。

  我的一位同事,2008年去甘肃省天水地区的某中学支教。那个地方极度干旱,大自然绿色植被很少。他带去了一些花种,准备在那里美化校园环境。为了让这些花草能够在异地他乡繁殖生长,我的同事在每天学校供给他的生活用水中节省出一些浇灌花草。一周过去了,他种下的花种,只有一棵牵牛花生根发芽了。同事倍加珍惜,每日中午,为了遮蔽强烈的阳光,他用自己的一件上衣给牵牛花搭个天棚遮阴凉,晚上用来给花保暖。也许是上苍的眷顾,不愿辜负这个爱花的人,那棵牵牛花长得很茂盛。一天早晨,竟然盛开了,三朵蓝色的喇叭花在晨光中鲜艳夺目。“天津老师种的花开花啦!”这个消息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校长、老师、学生,还有闻讯而来的学生家长,纷纷前来观赏这棵罕见的蓝色牵牛花。

  我的那位同事,满脸笑容地向人们介绍着牵牛花的特点,心里却在默默流泪。牵牛花啊,你本是我们华北平原极普通的一种花,在这里却是珍奇。为了孩子们,我要像你那样,给他们带来美丽和欢欣。

  牵牛花无论生长在哪里,都那么勇敢顽强,即使在贫瘠的土地里也痴情不改、善心不泯,以爱倾诉着心声,绽放着美丽,虽身体娇弱,却笑傲风雨。为了向往和追求,她以动人的神韵、高雅的情怀、不染的清纯,傲视着世俗。蔓延的藤蔓,绵延着对远方的思念。

  我爱马蹄莲的高洁,也爱这蓝色牵牛花的平凡、顽强、柔情似水。她伴着清风明月、迎着风雨,满载着希望,美化着平凡的生活,用自己的情怀,吟咏着如画的尘世风光。 

 

 

月舞山水间

 

/孙玉祥


 

     位于天津市蓟州境内的挂月峰(俗称盘山),是华北地区的风景名胜,号称“京东第一山”。清朝乾隆皇帝游览此山时,留下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著名诗句。

春日,我和友人到挂月峰旅游,险峻的山峰、清翠的树林、奔流的瀑布小溪、婉转悠长的鸟鸣、清幽的古刹,无不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夕阳在西峰收尽最后一抹余晖,天成寺的暮鼓声将挂月峰带入了夜幕。一轮明月从东海升腾而起,带着大海的蓝韵,悬挂在峰顶的宝塔上。

   盘山——挂月峰,不知是哪位古人,遥望山峰明月,给这所青峰起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真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胸怀!

   我站在翠微中,如水的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松林间洒下斑驳的清辉。耳畔传来经声佛号,不由得想起了我两年前赠给友人的诗句:“竹鸣琴韵筛月影,松聆佛号静心禅。”挂月峰的明月,在洗涤我心灵深处的尘埃。

  “冰轮含雪魄,天河涌银波。”挂月峰顶的明月,缓缓地升上天幕,在幽兰的夜空里格外皎洁。不知是哪一位三生石前的妙手,裁剪一片彩云,环绕在明月的周围。月移云动,云动月明。云与月相依相偎,是那么亲密,那么温馨……

   月移花影动,清影照苍山。月光下,山径旁盛开的花朵,别样艳丽。“云破月来花弄影”,山花是在用她美丽的生命,冲破浓荫,追逐着月光,绽放着自尊与柔情。

   流淌的小溪,在月色里泛起粼粼银波,一路欢唱着《月光曲》流向远方。悬崖上奔流而下的瀑布,宛如一条白练,乘着月色,激情澎湃。飞溅起的水花,含满月华,滴落在枝头,染绿了满山春色。

   高峰在月光里显得更加巍峨,层峦叠翠,绿嶂如屏,像一个伟岸的男士,撑起一片天空。

   山月不知心里事。此刻、此景,我多想是一片彩云,陪伴明月身边,让月华温馨我的人生……

 

这一跪,竟让众人泪雨纷飞

 

/孙玉祥


 

寒假还没有结束,我奉母命:利用这两天把我居住的卧室和客厅重新装修一下。母亲的用心我很明白,她是想让消除旧痕,给我换一种心态。

昨天已经把卧室新换了地板砖,粉刷了墙壁。今天装修客厅。几位做活的师傅很早就来到了我家,忙里忙外的到了上午10点。在我几次劝说之下,到房间喝茶、吸烟,休息一会。大家围坐在桌前,边喝茶边聊天,主要话题就是孩子的教育。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了“咚、咚”的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40岁出头的男人,花白的头发,漠然的眼神里透着活性。他身后站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清秀、瘦弱。这不是杨会江和他女儿杨晓梅吗?我连忙把他们父女让进房间。

杨会江是我多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淳朴、善良、勤奋,虽然成绩不是很优秀,但很用功,是属于我喜欢的那一种学生。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杨会江就没有继续读书,去了天津郊区的一个工厂打工。在那里他认识了来自广西桂林地区的一个女孩李娟。他们相识相爱了。李娟个子不高,有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活泼可爱。后来他们回到赵会江的家乡结了婚,一年后,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杨晓梅。他们婚后的生活是甜蜜、温馨的。但自从有了女儿,李娟就不满足家里的生活了。她向往那种随心所欲、物质丰足的高消费的现代生活。和赵会江几次争吵之后,在一个早晨,悄然离家出走,从此就杳如黄鹤,再没有了音讯。

杨会江和他的亲友们找遍了设想中李娟能去的地方,也没有找到李娟。也去了广西桂林地区李娟家乡,李娟的家里人告诉赵会江,李娟自从去天津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也不知道她结婚和以后的事情。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和不停哭叫的、刚满一周岁的女儿,在几个痛苦的不眠之夜过后,杨会江那颗脆弱的心再也承受不起残酷的打击,一下崩溃了——疯了。 从那时起,他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早晨起来,骑上自行车去宝坻长途汽车站大厅,等着李娟回家。可是18年来,那个大厅里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个南国女孩的身影。杨会江18年来,无论风霜雨雪、酷暑严冬,依然坚持着每天到候车大厅守候着,等着李娟会在某一天突然出现。

杨晓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长大的,现在已经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我了解赵晓梅的家庭情况,从她上初中起,我就用“欣海”这个化名,资助她读书。从开始的每月几十元到现在的每月三百元,五年来,从未停止过。这两年,经过时间的冲刷和药物的治疗,杨会江的病情有了好转,但还是有时清醒,有时糊涂。去车站等李娟回家的举动仍未停止,不管别人怎么劝说,他依然痴心不改。今天带女儿来我家不知何事。

进屋以后,几名师傅都和杨会江相识,热情地让烟、让水。赵会江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这几年情况不好,也没脸来看您,今天我带晓梅来,就是为了谢谢您。”又指着我,对女儿说,“晓梅呀,他就是欣海,是咱家的大恩人!你快、快,谢谢……”晓梅,这个清秀可爱的小女孩,没有开口,两行热泪就已夺眶而出,“五年多了,我爸爸在清醒的时候,一直告诉我,一定要找到那个欣海,我们要当面谢谢他。我们父女今天终于找到您了。”说着,小女孩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在我面前,“我和我爸,谢……谢……您!”晓梅再也说不下去了,任凭眼泪在脸颊上流淌。

杨晓梅这一跪,惊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怕这样的场面。连忙俯身扶起晓梅,还没说话,那不争气的眼泪先流了出来,声音哽咽地说:“孩子,别……别谢我,我、我做的还不够好。”晓梅伏在我的肩上失声地痛哭起来。在场那几位师傅,都扭过脸去,潸然泪下。我那心地善良的女儿更是哭出了声。她转身拿起过春节时她姑姑给她买的新旅行包,又从年前实习打工的工资里取出三百元,和我从衣袋里取出准备付装修款的七百元钱,背着杨会江父女,一起放进了包里,把旅行包送给了刚刚擦干泪水的晓梅。

在给我家装修的几位师傅里面,有一个是我以前的学生,也是杨会江的本家哥们——杨会河。杨会河眼睛红红的,拉着晓梅的手说:“孩子,你这一跪,把我们的心都跪碎了。和我们老师比,我就不是人!这几年对你们父女照顾的不够。别伤心,以后我有一碗饭吃,就不会让你们父女挨饿。好好读书,长大了,好好报答像我们老师那样关心你,培养你的好人!”晓梅的泪水又淋湿了脸颊,用力点着头,“我会的、我会的!”。

11点了,杨会江父女坚持要告辞,晓梅说要回家看望爷爷、奶奶。我心里明白,他们是怕耽误我家里的装修进程。在走出大门口时,我女儿拉着晓梅的手,悄悄地耳语了几句,晓梅刚要做什么,被拦住了,两个小女孩难舍难分的。

望着杨会江父女离去的身影,一位师傅长叹一声,感慨地说:“杨会江,原来多好的一个人啊!没想到一次失败的婚姻,竟然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孩子何辜?”

大家神色凝重,久久不语,陷入了沉思……

 

心语无声

 

/孙玉祥


 

  

  我在每一个星斗阑珊的夜晚伏案写下的文字,都是在写自己的心海微澜,重拾记忆中那难忘的风景。

  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午夜梦回,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心语无声,心有灵犀的人自然能心领神会。

  “爱,不需任何理由,一切都在无言中。”在宝坻文化广场,我曾亲历这样也许不会被谁所在意却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幕。

  我们的老局长退休后,因中风导致瘫痪,衣食住行全凭老伴张罗和操持。在晚霞的夕辉中,老伴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局长,在广场上散步。

  走到莲花池畔,他们停了下来。老太太捋了捋被风吹散的白发,俯下身,在老局长的耳边轻声地呢喃着什么。

  这时,老局长那张因病而显得僵硬的脸庞竟然呈现出了孩童般的笑容,用唯一尚能活动的右手在老伴推轮椅的手背上轻轻地拍了两下。

  就是这轻轻的拍拂,或许他是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做出的动作,向心爱的老伴表达他无言的爱意。也许是对老伴悉心照顾的默契的回应。仅这样一个细微的、不被外人所发觉的小动作,此刻在他们灵犀相通的心中涌起的是一股心领神会的暖流。推轮椅的老人也微笑起来。这轻轻的拍拂,竟使她感到极大地满足。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被震撼了:多么可爱的一对老人啊!他们在暮年相依相伴,相濡以沫,享受着晚霞的灿烂。也许他们在年轻时就是热恋的伴侣,也许曾经历风雨、也许曾历尽坎坷,但到了“晚霞尚满天”的时光,依然不离不弃,固守着那份爱恋,还是那样心语交融。

  伫立在黄昏的广场,不由心生感慨: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祝福你们:相亲相爱的、幸福的老领导。

  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旅途,曾“乘风破浪航大海,撩云拨雾上青天”的雄心壮志已被岁月的河水冲刷得了没有棱角,疲惫的征帆寻觅温馨的港湾。回首前尘,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么多年忙忙碌碌的为了什么,是像杨朔《荔枝蜜》里的蜜蜂那样“为自己,也为他人,酿造生活的蜜”、还是在履行人生的职责?

  看到老局长夫妇,我终于明白了:我是在寻找那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心灵。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在某些时候,当我们无法或不便用语言交流时,当我们温柔地默然相对时,那无语的心灵,通过心领神会的目光,已经说出了我们要说的一切。真爱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表白,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深情的眼神,足矣!

 

画檐下的蜗牛

 

/孙玉祥

 

  我家住在乡下,房子建于七十年代末。木质的门窗,每隔三年就要油漆一次。今年又该油漆门窗了,褪了色窗棂,使蓝砖灰瓦的房屋显得更陈旧了,犹如南方水乡小镇上的古建筑。

  时逢双休日,我清晨起床后就开始忙碌。先用砂纸擦去门窗上的浮尘与剥落的漆皮,然后调好红色、绿色的油漆,再进行粉刷。

  下面的门窗,很快就油漆好了。我登上木梯,准备粉刷画檐,蓦然发现,画檐下竟然有几只干枯的蜗牛。

  我不知道这爬行速度极慢的小生灵是如何不吃不喝,用了多少时日,才爬到距离地面三米多高的画檐上的。也许是在我忙碌的日子里,它执着地、一点一点的、沿着干燥的蓝色墙壁,向着心中的圣地爬行着,好像朝觐路上虔诚的佛教徒。

  可悲的小生灵啊,你可知道,那高高的画檐,并不是你的天堂。那里空气干燥,没有你生存必需的土壤与水分。你穷尽一生、熬尽全部身心,向往的天堂,却是你生命的墓场。离开了潮润、湿滑的大地母亲怀抱,你还能生存吗?

  面对枯干的蜗牛,我在想:有追求、有目标,并没有错。但要仔细思量,这个目标,是否适合我们。我们每天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地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车子、房子、金钱……吗?当这一切都得到时,我们就快乐了吗?回头看看,那时的我们,年华还有几许?生命还有都多少时日?也许已成了画檐下风干的蜗牛。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过平淡、安然、适合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啊?蜗牛就适合生活在潮湿的土地上,爬到干燥的屋檐下,生命也就枯萎了。

我心中的美食---葱花饼

 

/孙玉祥

 

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孩子,现在已是人到老年了。岁月的风霜染白了鬓发,但心中的美食却不会随着时光的远去而忘却。

六十年代,农村的人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更加珍惜粮食和简朴的一日三餐。

每逢八月中秋和春节,生产队都会杀一头猪给各户分些肉让大家过节。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各家都盼着能分到一些比较肥的猪肉,因为肥猪肉可以炼些猪油作为以后炒菜的食用油。

过节过年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分到猪肉后,母亲首先要把猪肥膘切成像麻将牌大小的方块,然后放到大柴灶锅里用劈柴火熬炼。

锅里的猪肥膘在高温熬炼中颜色逐渐由白变黄,晶莹明亮的猪油从肥膘里慢慢渗出,油香四溢。这时母亲就会用勺子将渗出的猪油勺出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盆里,热猪油就会慢慢冷却凝固,还原成白色固状。

炼油后的猪油渣焦黄香脆,放嘴里一粒,满嘴流香。母亲是舍不得让我们偷吃的,一是光吃油渣会吃坏肚子,二是母亲还要用油渣给我们做最爱吃的美食---油渣葱花饼。

母亲先把大葱洗干净切成小段,再把油渣切碎,和葱段搅和均匀,然后把做好的馅平铺在揉好擀平的面团上卷成筒状,用刀切成12公分左右的小面团,两头封好擀平就可以放到锅里烙饼了。

小火慢慢加热,锅里的葱花饼颜色由白泛黄,香味扑鼻,这时的葱花饼就可以取出食用了。

母亲做的葱花饼外焦里嫩,咬一口,唇齿留香。那是我孩提时代除了贴饽饽熬小鱼以外的另一道无法忘怀的美食。

四十年后,我在史各庄镇教委工作。一次午饭后,大家讨论起最爱吃的美食,我说非常喜欢吃母亲做的葱花饼,王春立校长说他也最爱吃,昨天晚上他爱人给他做的就是葱花饼,但他觉得用五花肉和葱做的葱花饼,没有油渣做的好吃,不是当年那个味道了。

我的一位好友是东北人,原来在天津工作,后来去了南方。前天发微信语音和我说,南方虽然风景如画,工资也高,但吃不惯那里的饭菜,总想吃家乡的美食,特别是妈妈做的葱花饼。说着说着竟抽泣起来……

我想,葱花饼不仅是一道美食,它饱含着孩子对母亲的思念,更是远方游子一份浓浓的乡愁。

 

一双“红蜻蜓”

 

/孙玉祥

 

金秋季节,天高云淡。10月6日这天,我早晨起床,看到阳光和煦,气爽风柔。就对放假回家的女儿说:“今天我陪你去宝坻,给你购买一些用品,该换季了。我也购置一些书籍和纸墨。”女儿非常高兴,“好啊,难得老爸今天有时间陪我购物......”

正在我们父女准备出发的时候,我那一向不甘寂寞的手机响了起来,“在你的心上,自由的飞翔......”。我拿起电话,一个女士的声音传了过来:“领导,一会我们去你家,酒菜我们带着,你不用准备。我们九点半到,你不准外出,在家等着!”说完就挂断了电话。“这是谁呀?说话还挺横。”女儿问。“是谁?我也不知道。”刚才的声音,我听着很陌生,但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些耳熟。不管是谁,人家要来,我只好等着。

家里要来客人,女儿开始收拾房间。本来就有些厚的嘴唇,这时撅了起来,小声地嘟囔着:“好容易放假了,还得招待客人。”看着天真幼稚的女儿,我偷偷地笑了,都是大二学生了,还像个小丫头。

这时门外响起了汽笛声,我和女儿走到大门口,看到从一辆黑色轿车里,走下来三个人:一个体型微胖的男军官,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装的漂亮女士,还有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我一时愣住了,没有认出他们。那个上校军官走到我面前,很严肃地立正敬礼:“报告班长,您的属下朱波携爱人柳燕、女儿碧华,看您来了。”说完,他自己忍不住大笑起来。

蓦地,我想起来了,朱波和柳燕是我儿时的伙伴,也是我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我上前一把拉住朱波的手,大声说:“你这个坏小子,怎是你呀?”柳燕却举起拳头,娇嗔地瞪起那双依然很漂亮的眼睛,说:“当官啦?把我们都给忘了吧?是不是还想把我喂狼呀?”当着两个大学生的面,他们肆无忌惮地和我玩笑起来。

进屋后,朱波先问候了我母亲。老人家看到他们,格外亲切,拉着手说个不停。柳燕给我母亲带来了水果、糕点和一本书——《东周列国志》;给我女儿带来了一个好看的坤包和一个IP。“怎么没有我的?”我不甘心的朝他们嚷。这时,柳燕从她女儿手中拿过一个纸盒,重重地“撴”在我手里,“这是赔你的!”那双秀目里忽地闪过了一丝怨恨、惆怅的眼神,转瞬即逝,又朗声地笑了起来。“赔......赔我的?啊,谢谢!”看到我的窘态,朱波笑了:“上学时,你总说我是猪脑子,怎么现在你这猴脑子也不灵光了?”

柳燕送给我的是一双44码“红蜻蜓牌”男士皮鞋。这时童年的影像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周末,我和朱波、柳燕等几个伙伴去潮白河抓鱼。当时柳燕穿了一件花上衣,在我们小孩子几个里面,特别醒目。我拿起一种只刚抓到的螃蟹吓唬她:“长大后给我当媳妇,不然我钳起你喂狼!”没想到这一招没有吓唬住柳燕,她反倒把我的那双布鞋,装满沙土,丢到河里去了。第二天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害得我在家里被妈“尅”,在学校被老师罚扫地。不过,柳燕也没有捞到好处,从那以后,“班长的小媳妇”就成了她的代名词。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厉害的小丫头,现在是河南洛阳市的某小学校长,女儿也考上了西安交大。“小心眼,儿时的仇现在还记着。”我在心里暗笑起来。

饭桌上很丰盛,柳燕他们带来了许多酒菜。大家边吃边聊,谈笑风生。两个女孩都是大二学生,谈论着她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三个却在回忆上学时的种种趣事。高中毕业,朱波参军,柳燕考上了宝坻师范,我去了天津读大学,三个人各自一方。柳燕说,她曾给我写过许多封信,问我为什么不回信。这件事,是我对不起柳燕。柳燕给我的信,我确实没有收到,都被某个人扣下了。那时,我正忙于学生会的事务,也没有和柳燕及时联系,现在解释也无用了。

朱波参军到陕西宝鸡市国防科工委的一个部队后,因为表现突出,很快就提了干。在探亲时,前去看望已是小学教师的柳燕,他们谈的很投机。和朱波结婚后,柳燕随军去了宝鸡。2003年“非典”过后,朱波调到河南洛阳,柳燕也随夫调到了洛阳市,在某小学担任校长。

国庆节期间,朱波和柳燕回天津看望老师,在老师那里知道了我的情况后,不顾旅途疲劳,今天就来看我。临行前,朱波他们特意到超市给我母亲和女儿买了礼物。朱波要给我买酒,柳燕执意要给我买一双皮鞋。朱波向来惧内,不敢违背柳燕的意思,就给我买了那双“红蜻蜓”。

酒桌上,大家谈笑着,那些海鲜却没有动多少。女儿告诉柳燕和朱波:“我老爸从今年暑假就不吃海鲜了,说吃海鲜过敏。酒也戒了。”他们很奇怪。我对朱波说:“的确是这样,今天你们来看我,非常高兴,喝一点酒表示感谢。海鲜我真的不能吃。”柳燕笑着说:“当官的就是毛病多,你不吃,我们吃。”

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就到下午五点了。朱波和柳燕他们还要赶回市里,依依不舍地告辞了。上车时,柳燕忽然回过头来,微笑着对我说“明年4月20日,你来洛阳吧,我们陪你去看牡丹花,蒸河蟹给你下酒。”朱波接口说到:“对!把河蟹蒸吃喽,看它还敢不敢钳人喂狼?”大家又哄笑起来。

望着远去的车影,女儿感慨地说:“真羡慕你们那一代人,三十多年的儿时朋友,感情还那么深。哪像现在的人,除了人性和良心,什么都竞争。竞争房子、竞争职位、竞争职称、竞争利益......竞争来,竞争去,把真诚、友情、和快乐都竞争得无影无踪了!”

女儿的话让我无言,感觉手中的那双“红蜻蜓”越来越重了……

 

窗前的马蹄莲

 

/孙玉祥

 

 

在我家窗前的阳台上,摆放着一盆马蹄莲。那是我在城里工作的妹妹送给我的。

我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对花草情有独钟。在我的陋室里,除了书,就是花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工作忙碌之余,写几幅毛笔字,欣赏花草之美,自是怡然成趣,身心得到愉悦,大有超然世外之感。

  “周公最爱非凡品,洗尽铅华傲世尘。”这是一位诗人对马蹄莲的赞美,周恩来总理是我一生中最敬仰的伟人,我爱他之所爱,也是由仰慕周公而起。

马蹄莲是草本植物,修长的叶柄、心形的绿叶、洁白的花朵,无不显示着清雅高洁,因其花朵类似马蹄形,故名:马蹄莲。

每当冬季来临,我都会珍而重之地把马蹄莲放在卧室的阳台上,小心地呵护着。按时浇水、施肥,让她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中,茁壮成长。春节到来时,在喜庆的鞭炮中,马蹄莲开花了,笑靥里散发着缕缕清香,沁人心脾。这时花笑人亦醉,我心中那份欣喜溢于言表。一切尘世的烦忧、感伤,都被淹没在新春佳节的欢乐中了。

2015年冬,天津地区出现了六十年未遇的寒潮,凛冽的寒风伴随着雪花,在空中肆虐,彷佛要把世间的一切都凝固在严寒里。阳台上的马蹄莲在风雪的侵袭中,心形的叶子变黄了、萎缩了,长长地叶柄地垂下来,像一位身材修长的美丽妙龄少女在低泣。小小的花蕾卷缩着,久久不肯绽开笑靥。

花悲人动情,看到心爱的马蹄莲凄楚孤寒,我目中无泪,心雨滂沱。都怨我没有照顾好她,整天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涂鸦,让爱花遭受如此劫难。苏东坡那么忙,还能“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我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比苏学士还忙吗?我惭愧,我自责!

严寒还在继续,尽管期末考试工作很多,尽管假前琐事成堆,尽管每天都身心疲惫,但我不会再冷落我的马蹄莲了:每天晚上把她移到暖气旁,让她感到温暖。中午把她移到阳台上,让她接受阳光的爱抚。三天浇一次水,两周施一次肥。放下一切尘事,像呵护娇女那样,为她快乐地忙碌着。

转眼间,三周过去了。在我精心的培育下,马蹄莲重新鲜活起来:原来发黄的叶子绿了,舒展了;长长地叶柄挺直了腰;卷缩得花蕾睁开了睡眼——含苞欲放。我的心情也随之开朗、欢欣起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不是范仲淹,但会学习他高尚的情怀。爱我所爱,为她忧,也因她喜。

 

 

 

.小小说.

  鹤望兰

 

/孙玉祥


 

终于放寒假了,我轻松了许多,可以休息一下疲惫的身心,看望多日不见的好友了。

正在琢磨先去看望谁,手机铃声打断了我的思路,话筒里传来了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大哥,是我,杨成林。今天来我家吧,有奇花供你欣赏。我知道你放假了,别找借口。”没等我回话,那头就把电话挂掉了。

这哪里是邀请我赏花?分明是下圣旨。杨成林是我在欣赏花卉时结识的挚友,经营花卉专业户。此人有文化品位,为人真诚豪爽,和我是“臭味相投”,甚是有缘,彼此莫逆,向来不分你我。这次邀我赏花,真不知他又捣什么鬼。

驱车来到杨成林的花室,缕缕花香,沁人心脾,心胸顿觉神清气爽。成林正在门前迎候。他1.80米的个头,浓密的眉毛,明亮的眼睛,公司老总的发型,笔挺的西装。无不透露出稳重、文雅,哪里是花匠?分明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形象。

见到我,他咧开大嘴憨笑起来:“傻哥,就想欣赏我的花呀,酒呢?”“忘不了你的酒,我知道赏花也要交费。财迷!”我用力捶了一下他厚实的肩膀,把两瓶王朝半干白奉上。“好酒!好酒!现在可以赏花了。”

成林的花室是一个塑料大棚,面积很大。棚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各类花草争奇斗艳,浓郁芬芳。走进大棚,我惊奇地看到,在棚内中央赫然摆放着一盆巨大的花卉:枝干高大,浓绿的叶子像美人蕉,枝头上硕大的黄色花朵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鸟。雍容华贵,气度文雅,艳美动人。“鹤望兰!”我不禁脱口而出。

我的一句鹤望兰,竟把杨成林这个花匠惊呆了,半晌双手翘起大拇指,“高、高、实在是高!花痴不是浪得虚名。”拉起我的手,围着鹤望兰反复看了几个来回。“既然你能叫出花名,就请哥哥给我介绍一下这花的一些知识,让我也长点见识。”

我也被花陶醉了:“鹤望兰是荷兰的名花,因其花朵像展翅欲飞的黄色小鸟,故名:鹤望兰。花语是真诚、热情。因此深受爱花人钟爱。在荷兰,鹤望兰的名气丝毫不逊色郁金香。她还有一个名字:天堂鸟。也因其品种稀缺,又倍受宠爱,所以很名贵。”

“哥知道这么多呀?还有呢?”成林托着下巴,期待我讲下去。“你这是待客的道理吗?我进门连一杯清茶都没有,还让我给你介绍花的知识。我抗议!”我不满意了。

“对不起!对不起!我只顾听你忽悠了。这样好不好?我把饭菜摆放在花室里,我们哥俩边喝边聊。”杨成林满怀歉意地说着,一会六个小菜,两盘花生米,两瓶王朝红酒就摆放好了。

端起酒杯,成林说:“我觉得你是一个懂花的人,花有灵性,懂人的情感,就像买玉,需要有缘人的呵护,她才能晶莹艳丽,生命辉煌。大诗人杜甫就说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鹤望兰这花娇贵,气质不凡,可命运并不好。”杨成林感伤起来。

“因为鹤望兰名贵,艳丽动人,所以成了一些权贵阔少追逐的对象,不择手段,不惜重金获取,以充门面。其实他们并不懂此花。我去过许多殷实人家,客厅里摆放着鹤望兰。每当有客人来时,他们都会炫耀一番。在客人啧啧称赞的言语中,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客人走后,他们对鹤望兰就再不过问,弃若敝屣,根本不去考虑鹤望兰的饥寒冷暖。在他们的心中,鹤望兰就是他们炫耀的资本,虚荣的摆设,没有心思考虑花的感受。我为鹤望兰悲哀。所以,我在那华丽的客厅里看到的鹤望兰,有雍容的外衣,优裕的生存环境。但我更看到了她强颜欢笑背后的凄楚、孤独和痛苦无奈的心情。如果鹤望兰能够自己选择命运,不是迫于主人的压力,她宁愿选择大自然,和自己心爱的花草一起经历风雨。虽然贫寒,但内心快乐。哪怕是再贫瘠的土地,她也会无怨无悔。因为富足的生活,代替不了内心的痛楚。人生一世,草生一秋。鹤望兰啊,你好苦!这样吧,我知道哥哥爱花、懂花,在家里你把花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你和鹤望兰有缘,这盆花,我无偿赠送,也算我为她做了一件好事。”

听了杨成林的讲述,我的心情也沉重起来,深为鹤望兰忧伤。但我还是摆手拒绝了他的好意。

“别,别,一万多元哪,比我一个月工资的总和都多。再说鹤望兰那么娇贵,我家茅屋草舍,粗茶淡饭,连老鼠都不愿光顾,我如何养她呀?你送给我,不是害了她吗?”

成林瞪起通红的双眼,气恼地大声喊起来:“你嚣张什么?我无偿赠送,不要钱!告诉你:你得把鹤望兰当成你老婆那样伺候,养不好,我饶不了你!”

我知道他是误解我了。为了缓解气氛,更不想冷落鹤望兰,我往杯子里倒了少许红酒,然后注满清水。端杯走到鹤望兰面前,深情地说:“李白喝酒,邀月成三人。今天我们两个尘世俗人,邀你成三人。希望我能成为你的知己,愿意为你付出我的一切,只要你不嫌我愚昧、粗俗。我敬你!”说完,我把杯中的水酒,浇入花盆中。也许是巧合、也许是花灵,这时一阵微风吹过,鹤望兰花枝摇曳,彷佛绽开了久违的笑靥。我心懂了。

杨成林痴痴地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我说你与她有缘!哥,我没有找错人,鹤望兰有希望了。幸运啊!”

我动情地对成林说:“如果有来生,我情愿做一枝狗尾草,只要能守候在鹤望兰身旁,为她遮风挡雨,阻拦酷暑严霜,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她的生命,让她快乐开心,不再受伤害。”

“说你痴,你还不高兴。把狗尾草与鹤望兰放在一起,世俗能接受吗?能容忍吗?”

“只要我们心甘情愿,碍别人什么事?狗尾草和鹤望兰在一起,不正好雅俗共赏吗?”我恼怒了。

“哈哈.....噗!”成林口中的茶水一下子都喷到了桌上和我的衣服上,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指着我:“狗尾草、鹤望兰,雅俗.....还......共赏,你这,纯粹是胡说......加、加......八道。”成林醉了!

“不管几道,来,让我们为鹤望兰、为我的胡说加八道,干杯!”

“干......杯.....!”

              (编辑  陈欣)

 

【作者:孙玉祥】  【发表时间:2024/2/1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325次】
 

金山文学 小小说传媒 华人中文文学网 天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人民文学 安保 国际在线
金盾电视台 中国台湾 参考消息 北部湾经济网 中国作家网 凤凰新媒体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opyright©2014-2030,XKDKK.COM,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xkdkkk@163.com 

网址:http:// www.xkdkk.com    值班QQ:275569688    广告QQ:493070311    新看点网QQ群:45603164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3472号-1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部分来源于公共网络或者素材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