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莲,历任某县文化馆长、文化副局长、文化局长。中国群文学会会员,河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剧协会员。张家口市文联委员,张家口市舞协副主席,张家口市民协名誉主席,张家口市音协理事,张家口市群文学会理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现为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精短文学作家。
二 人 台 音 乐 及 其 艺 术 特 征
华北 赵月莲
二人台音乐包括唱腔和牌子曲两个部分,在其成型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山西、陕西及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融合了本地区蒙汉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的塞外音乐风格特色和蒙汉杂居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一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经过人民群众的反复雕琢和数代杰出艺人的创造,二人台音乐在艺术上已达到相当完美的境界。仅《二人台音乐》(西路部分)一书就搜集整理了老艺人210种各流派唱腔法,304首快慢板牌子曲。《东路二人台集成》就收集整理二人台曲目214首,成为我国民间音乐艺术宝库。
一、二人台唱腔的板式
二人台唱腔基本特点是专剧专曲、一曲一调,其唱腔基本形成了亮调、慢板、流水板、捏字板、搓板、切板等板式。其中:
“亮调”:一般是在演唱的开始,往往将原唱腔的第一乐句或前两个乐句,用散板的形式演唱,一是为使唱腔更加高亢激昂。二是为了吸引观众。亮调可分为大亮调和小亮调。大亮调一般演唱前两个乐句,小亮调一般演唱第一乐句,给人以直接引入基调的感觉。亮调是衡量演员嗓音好坏、演唱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演唱水平高的演员往往唱大亮调,有“虎头”之气势,一张嘴就以动人心弦的唱腔紧紧抓住了观众。演唱水平一般的演员往往唱小亮调,避开高音区,少拐几个弯,省点嗓子,虽气势稍差点,但也能起到一定渲染气氛、吸引观众的作用。
“慢板”:一般是在亮调之后,演员和乐队伴奏共同休止一两拍,梆子响亮一击,演员和乐队伴奏同时慢起,开始唱慢板。慢板的基本形式是把基调的时值扩大一倍,速度放慢,是流水板的放大和加花,曲调细腻,擅长刻化和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一般为四分之四拍子,可以收到连贯、呈示、叙事、抒情等艺术效果。演唱慢板时演员经常使用装饰音,尤其是硬码悲剧常使用慢板唱腔。
“流水板”即原板,是二人台唱腔的基本板式,二人台唱腔所吸收的民歌,其原貌大都保留在流水板中,而流水板又因速度上的差异,派生出快流水板(又称紧二流水),速度较流水板略快,节拍仍为四分之二拍子。而慢流水板(又称快三眼),较流水板慢些,节拍为四分之四拍子。
“捏字板”又称“快板”,即把流水板旋律简化,拍节加快,每小节一拍梆子,形成有板无眼的快速板式,气氛欢快热烈,一般以四分之一或四分之二记谱。
“搓板”:是全剧接近尾声时,音乐速度加快,乐曲只保留原曲的骨干单音,一音一拍,似唱似念又下滑,充分烘托出炽烈欢快的舞台气氛,把全剧推向高潮,预示着结尾即将到来。
“切板”也叫“煞板,”是搓板的必然结果,是在搓板完全演唱完唱词后的节骨眼处,乐队伴奏与演唱在梆子的一声重击中嘎然突止,休止一拍或两拍后,再用二流水一句或两句结束全剧。
总之,二人台唱腔的各种板式均由流水板派生出来,或放慢或加快、或简化或加花,或悠扬婉转或欢腾热烈,都充分表现了艺人们精湛的演唱技艺和卓越的旋律技巧。在运用上述二人台基本唱腔板式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多数载歌载舞的带鞭戏基本是按亮调—慢板—流水板—捏字板—搓板—切板的顺序排列进行,而在硬码戏中则是根据舞台角色的需要、剧情的发展、场次的更换而灵活运用。
-
二人台唱腔的艺术特征
经过二人台艺人的长期实践,二人台唱腔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与艺术特征。
1、圆腔满调:这是与其它演唱艺术相同的艺术特征,
就是牢牢把握主旅律,一字一音一板一腔一丝不苟地唱足唱满,尤其是唱慢板时,所有音符包括每一个小装饰音、一个表情和速度符号都要掌握好,高音要唱得准,气息要用得足,低音要唱得到位,气息要控制沉稳,充分把握住整个唱段的表现力与分寸,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收到庄重、老诚、朴实的艺术效果。正剧中的旦角和生角唱的慢板独具这种艺术特色。
2、自由行腔:也叫死腔活唱,这是二人台唱腔区别于其它演唱艺术的独到之处,也是二人台演唱的主要特征,在二人台传统唱腔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每个二人台唱腔都有一个固定的乐队伴奏的主旋律,而演员的演唱分寸,有的根据剧情和抒发舞台人物感情需要,有的从自身的嗓音条件出发,有的沿袭着多年的师传习惯,都会在主旋律内自由行腔,形成了即兴创腔演唱,因此成就了每个演员各自的演唱特色。认真梳理二人台演唱即兴自由行腔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九种:
一是“高打低唱”,即乐器伴奏在高中音区,而演员演唱却在中低音区,从而形成了演唱和伴奏在不同音区的两条旋律线,给观众以立体美的音乐听觉和宏厚的艺术享受。
二是“低打高唱”,与高打低唱相反,即乐器伴奏在中音区或低音区,而演员演唱却在高中音区,演员演唱时常把原来旋律的某个乐句提高若干度来唱或干脆把低音用高八度演唱,从而形成演唱和伴奏旋律上的显明对比。这种行腔技巧在演出过程中,根据剧情需要和演员嗓音条件,常和高打低唱技巧混合使用,整个行腔跌宕起伏,使人听后回味无穷,给人以和弦美的音乐艺术享受,使整个唱腔更富有二人台艺术特色、个性色彩和演唱风格。
三是“混声演唱”,辽阔的坝上高原,使二人台唱腔形成了高亢、有力、音域宽广、音差悬殊的艺术特点,由于早期的二人台没有女演员,男女同腔全由男演员来承担,形成了男角在亮调或叙事行腔过程中经常用假嗓去演唱高音部分,而且过度得婉转自如,这种真假声结合的混声演唱给人以完整而美妙的艺术享受,是二人台唱腔的又一重要特征。如《走西口》中太春上场前亮调中唱到:山西省遭年限的“限”字及其拖腔用假嗓挑起,转为真嗓落下,如诉如泣地表达出太春在大灾之年借粮空手而归的无奈、痛苦和渴望摆脱贫困而发自内心的呐喊。
四是“闪拍叼唱”,是在伴奏没变的基础上,演员演唱时将要唱的音符闪过半拍再起唱,如同憋出来的字,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悲悲切切诉说苦衷或心中有话难以出口之类的感情,让人听起来更加亲切、自如、含蓄,是二人台唱腔独有的艺术特征。如《借冠子》中王嫂唱到:正在房中,(闪半拍唱)睡朦胧,耳忽听得门外,(闪半拍唱)有人声——。
五是“连说带唱”,伴奏的主旋律没变,演员演唱却在基本节拍不变的基础上自主掌握表演形式,有时上句唱、下句念白,有时前半句念白、后半句唱,这种唱法多用于反面人物。如《卖碗》中地主薛称心唱:这个姑娘,真不赖,(念白)云盘大脸,(唱)好人才,(念白)黑油油的头发,(唱)惹人爱,(念白)好像似仙女,(唱)下凡来,这种唱法刻化人物更加诙谐、幽默、风趣、滑稽。
六是“对字行腔”,二人台唱词的发音以坝上方言为基础,常把语言短促、急起急收的入声字组成词汇的另一个字紧贴在一起念出,形成了双音节紧迭式语言特点,而这些独特的语音特点又形成了二人台传统唱腔音乐中“叠字行腔,”表现在演唱的唱词中遇到入声字或入声词组,演员往往成双成对地唱出,并用符点改变原音符的时值,唱出切分音效果,叠字行腔具有鲜明的剧种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二人台男演员的唱腔具有这种艺术特征。
七是“虚衬填腔”,它是叠字行腔的产物。因为叠字行腔占据了唱腔中的强拍位置,导致弱拍无词可唱,于是出现了虚字衬词填腔的特征,这种唱法是在保持原主旋律不变的基础上把虚字衬词填入唱腔中,使演员感情得到进一步渲泄,让观众听起来解渴、过瘾,它要求演员嘴皮子上有过硬功夫,唱起来清脆利落、俏皮而活泼,才能给人舒心悦耳、爽快、清新、优美的艺术享受。虚衬填腔是二人台演唱技巧中最突出艺术特征,其特点是把大量叠词、虚词、语气词、衬词巧妙地嵌入乐曲之中,使曲调更加圆润委婉、优美动听,一般用在句中和句尾。乐句中间的虚字衬词可装饰唱词、托腔保韵、拓展旋律、丰富唱腔表观力,如:《走西口》中玉莲上场唱:生下我(哪个)一(呀么)一枝花(花花花花花)取名就叫(一个一个)孙(呀么哪)孙玉莲,这些虚字衬词的填腔,更加表现出玉莲新婚的喜悦心情。乐句尾的虚字衬词常用在唱完词而意犹未尽时,成为拖腔或甩腔,进一步抒发人物的感情。如:《打金钱》中乐句结尾的虚字衬词:(嘣了一个巴嘣,哎了哎咳哟,嘣了一个巴一个巴嘣巴嘣巴嘣,哎了哎咳咿个月儿约,乒,乓咿呀哈),好难打的(一朵)金(约,哎了嗨嗨)钱(约,哎了嗨嗨)莲(约,哎了嗨嗨)花(花花花花花)落,(呀哈嗨嗨哎嗨哎嗨约)。还有在许多传统剧目中,虚字衬词占了唱腔的主要部分,词曲结合、虚衬填腔,更加烘托出热烈欢腾的舞台气氛,为表演载歌载舞的演员提供了极好的发挥独特表演技巧的机遇。如:《打金钱》、《压糕面》、《挂红灯》等。
八是“依腔叙事”,是演员在伴奏主旋律的节拍中,一举打破原来唱词的字数和格式,将许多抒发真实感情或发自肺腑的话语在原节拍不变的基础上一口气唱出来,更生动、形象、细腻地揭示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走西口》中太春把唱词“你哭的哥哥不好活”唱成“你哭的哥哥我心里头就麻烦圪捣不呀不好活”,玉莲将“生饭不美口”唱成“生饭凉饭哥哥你可吃上不美口”,把“万一得了病”唱成“万一哪个出门在外得了病”,把“谁把哥哥来照应”唱成“孤苦伶仃该叫人家谁把哥哥来照应”,这种唱法把一对新婚夫妇太春和玉莲为了谋生而走西口时的生离死别情景和相互的关心、牵挂、叮嘱表现得更加具体而深刻。
九是“装饰滑音”,在二人台唱腔中,演员为了把握好唱词和语句感情上的分寸,保持气质上的纯真和质朴,经常运用装饰音和滑音,其中最常见的是经过性和辅助性的前倚音,他与基本音之间往往是四度、五度、大小三度或六度的音程关系。而滑音的运用也很普遍,尤其在慢板唱腔中更为常见,经常出现先是低于正腔音大小二度、小三度或纯四度音,然后滑到正腔音。也有演员灵活运用上下滑音来抒发人物感情。总之,装饰音与滑音的使用,不但丰富了二人台唱腔的表现力,而且突现出二人台唱腔的方言语音和语调特色,使二人台唱腔更富有地方色采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上述唱腔艺术形式,都是二人台唱腔中自由行腔特征的具体表现,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有以下共同之处:一是不论行腔怎么自由,唱腔的起音、落音和骨架音都和“基本腔”保持一致。二是演员自由行腔时间的长短在节拍节奏上都和乐队的“基本旋律”相吻相合。三是二人台笛子、扬琴、四胡等乐器尽管旋律走动不完全相同,但原则上是以“基本腔”为准。四是演员行腔不管怎样自由变换、穿腔越调,基本上不会违背音乐的自然规律。五是乐队伴奏要为演员行腔的速度和感情服务,才能收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3、独特的间奏音乐。间奏音乐也叫过门儿,它是二人台音乐的重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二人台音乐的板式之间,常把最后一句重复一次做为间奏,或做为前奏。二是在板式或乐句之间,常常用或长或短间奏音乐为演员提供休息机会,从而形成二人台音乐的又一鲜明特征。二人台的间奏音乐统称为“底锤”,可分为大、小两种:
大底锤主要用在板式之间,也有的用在乐句之间。小底锤是用在乐句或乐节之间,把它们的落音按照特定的节奏型进行处理,有力地衬托了唱腔。
4、二人台牌子曲。 它是二人台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晚于唱腔,是在唱腔的基础上吸收民间戏曲音乐(如:道情和北路梆子)、吹奏曲、古曲牌、蒙汉民歌及宗教音乐的养分发展而成。由蒙汉民歌演化来的牌子曲有:《四公主》、《巴音杭盖》、《大青马》、《三百六十只黄羊》、《森吉德玛》、《沙油敖包》、《乌苓花》、《敏金杭盖》、《喇嘛苏》、《西江月》、《推碌碡》、《虞美人》、《南绣荷包》等四十多首。从戏曲吸收过来的牌子曲有:《碰梆子》、《大救驾》、《喜相逢》、《九连环》、《丝罗带》等二十多首。来源于宗教音乐的牌子曲有:《千声佛》、《观音帽》、《八方赞》、《东方亮》、《吕纯阳》等十多首。最初是起套乐器、调嗓音、聚观众作用。后来逐渐发展成完整的器乐演奏曲,在正式演出之前,用于节目的前奏,渲染气氛,以器乐合奏招徕观众,宣告演出开始。在演出过程中可作为戏的换场之间的间奏,也可用于某一特殊动作的伴奏或特定情绪的烘托。还可用于节目的结尾,使节目更加完美。更可把二人台牌子曲以器乐演奏形式作为一个独立的节目在舞台上进行演出。
5、二人台伴奏乐器的特点
二人台音乐所使用的传统乐器主要有三件:笛子、四胡和扬琴,打击乐有梆子和四块瓦。
笛子又叫“枚”,是二人台音乐的主要乐器,其演奏艺术突出表现在 “滑”、“剁”、“揉”、“飞”、“花舌”等传统演奏技巧上,尤其是用“剁”和“花舌”,把舌头打“嘟噜噜”发出的音吹得明快而富有华彩,把多音吹得清脆而活泼,促使整个乐曲演奏情绪发生了根本变化,既凸显出传统二人台笛子的吹奏特色,又赋予其新的色彩和音乐元素,二人台笛子的演奏特点是高亢而宏厚,吐音急切跳跃、剁音强而有力、花舌音情绪热烈而富有色彩。尤其是华丽而奔放的花舌飞指颤音和富有特色的各种滑音,是二人台笛子演奏艺术风格的精华所在,涵盖二人台笛子演奏的全部技巧,代表了的中国北派笛子吹奏艺术风格。以冯子存为代表的二人台笛子演奏艺术早已走向世界。
四胡,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在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乐器中,除了马头琴,流传最广的就是蒙古四胡了。据有人考证,四胡从蒙古汗国建立起就广泛演奏于宫廷、祭祀和军乐中,从元代开始流行于民间。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区,是二人台音乐的重要乐器,音色清脆,音量仅次于笛子。它主要是一弓一音地演奏旋律,有时加入装饰音,在填补笛子因换气而出现的间隙中,四胡起着很大的作用,是体现二人台音乐艺术特色必备的乐器,它从器乐的角度证实了二人台是蒙汉艺术交融的产物。在二人台表演艺术中,它不但能和笛子、扬琴一起为演出伴奏,而且能独自为演出伴奏,尤其是为戳古董伴奏。如:张北县著名二人台艺人霍占海就是用四胡唱了一辈子二人台曲艺戳古董,成为电视剧连续剧《大境门》的序幕主题曲和内容。还有蒙古族说书艺人吴耘圃,用四胡伴奏,说唱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四胡还能作为单独节目进行演奏,著名四胡演奏家苏玛,毕生致力于四胡演奏艺术,创作出象《赶路》、《八音》、《闷工》等极富草原特色的四胡独奏曲,灌制了唱片。人民音乐出版社整理出版了他创作、改编演奏的《内蒙古四弦独奏曲集》。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家1956年参加第十一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演出,载誉而归。这又说明二人台的主要器乐四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走向了世界。
扬琴是三大件的基础,它依靠乐器本身的泛音,左右逢源、高下相随,很好地调和枚和四胡在音色上的差别,加强三大件音响上的浓度和厚度,使三大件性能完全不同乐器能够浑为一体,并常为吹枚者换气、拉四胡者换把创造条件。人们形象地把枚比喻为“骨”、把四胡比喻为“肉”、把扬琴比喻为“衣着”,吹、拉、打各显其能、谐调配合,共同奏出了独具二人台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旋律。
四块瓦是二人台音乐中很有特色的打击乐,原来是用竹片制成。据著名老艺人周治家先生说,该乐器最初是从山西道情戏传来,因其演奏富有特色又灵活自由,携带方便造价低,被二人台吸收运用,原来竹片上下镶有活动的金属片,后因金属片磨摖后的声音穿透力太强,就去掉了金属片,改用竹板。它最广泛地使用在二人台牌子曲的演奏中,有时同梆子同时使用。四块瓦是站立演奏,自然配合一些肘臂、身段的简单舞蹈动作,加上乐器本身发出的清脆悦耳声音,更加洒脱豪放、抓人视线,却为二人台音乐的表现力增加了许多光彩。我市老艺人杨振华就是一位四块瓦演奏家。
梆子常用于中国各类民族乐队、最早用于伴奏各种梆子腔而得名,明末清初,随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于晋陕冀豫一带,在戏曲和民间器乐合奏中使用。多用紫檀、红木或枣木制作,声音清脆悦耳。随着二人台音乐的发展,梆子被吸收为二人台音乐的打击乐,常使用在强拍上,在二人台音乐演奏中,起到调节音乐节奏、渲染舞台气氛、指挥唱腔的重要作用。至于锣鼓釵等打击乐都是随着二人台发展而从社火和戏剧中吸收过来的。
可爱的人民子弟
——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
华北 赵月莲
打竹板,响连声,说段快板大家听,
你要问我说个什?我给大家说说可爱的人民子弟兵。
南昌起义战旗红,人民有了子弟兵。
八月一日建军节,举国上下齐欢庆!
人民军队人民爱,军民团结鱼水情。
人民军队爱人民,出生入死闹革命!
长征二万五千里,万水千山脚下蹬。
遵义会议定乾坤,毛主席为咱指航程!
7.7事变一发生, 侵略中国是日本,
百团大战得胜利,朱德担任总司令!
革命圣地是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
总理亲自纺线线,三五九旅是模范!
三大作风人人赞,毛泽东思想是指南。
地道战、地雷战,全民皆兵齐参战!
军民抗战整八年,打的那日本鬼子举
投降、抱头鼠窜、屁滚尿流地滚了蛋!
解放战争大开展,三大战役捷报传,
崭新中国已建立,蒋家王朝被推翻!
抗美援朝出国门,保家卫国献青春,
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毛岸英,
战斗英雄数不清,舍生忘死保和平,
人民英雄人民赞,千秋万代祭忠魂!
社会主义大建设,全国人民学雷锋,
愿做革命螺丝钉,全心全意为人民。
国防军队现代化,钢铁长城保安宁,
中国神州游太空,军舰下海缚苍龙!
抗震救灾打先锋,抗洪抢险救亲人,
人民群众齐声喊:“感谢亲人解放军”!
军旅生涯锻造人,脱掉军装离军营,
转业地方干四化,发扬革命好传统!
人人工作是模范,条条战线当尖兵,
祖国需要是天职,军魂永驻我心中!
战友情谊深似海,天南地北心连心,
四面八方来聚会,个个心情都激动,
千言万语说不尽,祝愿大家家庭幸福、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再为祖国立新功那个立——新——功!
(编辑 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