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起点品读 微信公众号  新看点网邮箱:xkdkkk@163.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搜搜索
 
   □ 会员风采
华夏精短文学
咸阳文学院
文坛赛事
世界文学
文学活动
其他

 

 

会员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华夏精短文学 >> 详细内容
华北精短文学作家李丽珊文学专版

李丽珊,唐山人,现在广东求学,广东省传记文学作家协会成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精短文学作家。作品在《唐山广播电视报》《作家文苑》《荔湾作协》《京津冀文学》《作家艺术家阳光传媒》等报刊及网媒均有发表。热爱阅读,喜欢用文字记录当下的美好。

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李丽珊文学作品专页

 

1从前已远,从前未远

 

又一年高考。又一群少年。沿着高德导航的方向,看着迎面走来的学生……不知怎地,竟有一丝伤感。背包里《专业英语》《电磁场与电磁波》的重量,压在我的双肩上,也压在我的心上。衣兜里的校园卡由红色变成了绿色,耳机里的歌由《我的天空》变成了《苦瓜》,喜欢的人由他一个变成了世界。恍然之间,我已经要进入大学三年级了。
    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怀着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未变世俗的真实,清楚明白地活着,简简单单。曾经沧海,亦曾在溪流前驻足。无从得知生命场的分布,便只会懵懵懂懂地凭着感觉走。跌倒,再站起,再跌倒,似乎那是一个永远也走不出的泥潭。但无知者无畏,似乎都忘了怎么摔倒的,甚至还不记得曾经摔倒过,还能一如既往地大步流星。或许这就是青春吧,不怕试错,总觉得一切经历都是财富。
    翻着高一写的lofter,好像看到了一个中二热血少年,从来不会被打垮,有越挫越勇的决心。好像已经不认识他了,好像他有一天还会回来。又好像,他一直都在这里,只是存在于看不到的阴影中。
    热爱。他很喜欢这个词。那时的他知道自己的热爱是什么,并且毫不犹豫地捍卫它。现在的他则在大学这个巨大的迷宫里迷失了方向。他看不见生机。是年岁改变了他,还是他屈服于流逝的时光?
    他背起行李,继续向前。一阵铃声响起,那是最后一科考试的收卷的铃声。他陷入了沉思。那收卷的铃声是什么呢?是手机和奶茶的呼唤。
    是逛街与旅行的自由。也是他,再也回不去的纯真时代。

 

2再回首

 

“再回首/背影已远走/再回首/泪眼朦胧/留下你的祝福/寒夜温暖我/不管明天要面对/多少伤痛和迷惑……”

此刻,即将大学毕业、离开象牙塔,步入社会的师兄师姐,正忙着拍毕业照。身着正装,手捧鲜花,露出灿烂又不失怅惘的笑容。“我们毕业了”,这句嘹亮的口号,念起来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过去的一幕幕又逐一在眼前浮现。成长总是在艰难中带有一丝欣喜,在欣喜中又带有一丝隐痛。仿佛身处荆棘,又仿佛身处梦幻般虚无缥缈的楼阁。

这一切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高中毕业前夕,即将参加高考的情景。同学的“大吉大利,高考吃鸡”,老师的“我必成功”,校长的“听天由命,祝你好运”……心中燃烧的刚强火焰,该过了快要别离的伤感。似乎也不值得伤感;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进行联系相当方便。而且,在高压和睡眠匮乏的现状面前,毕业无疑就是一条通往幸福与快乐的大道。但我们没想到的是,这条大道又分了无数条小路,晴时有毒辣的太阳照射,阴时逐渐滴落化为瓢泼的雨使脚下变得泥泞。这才是真正的历练,是不可逃脱亦无法拒绝的现实。

回忆自己的高三。那年似乎不太平凡,又是那么的平常。与此后的“艰难险阻”相比,不失为一种难言的快乐。懦弱却可以藏躲,容得下种种不安和恐惧。翻得老旧的硬皮字典,满是红色的小测试卷,一摞一摞的演算纸张,却只阐明了一个道理:付出和回报往往是不成正比的。还要有适宜的条件、机遇……人生也常常如此……总是如此。

时间回转到三年前。听着老师讲课,如同信号经过一系列加工再送进耳中,但这个加工的过程出现了问题,导致只能听到嘈杂的隆隆声。身在教室,却好像处于与其平行的另一个世界。不知道要高考的是自己,如同一个局外人,静默地旁观着周遭的芸芸众生。提起的笔常常不知所措,只是停在半空中,构思着迫切要表达给世界的一切。也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写作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抱在怀里的珍贵的洋娃娃。

面对生活,面对现实,走入现实。我们都是被囚禁于世上的笼中鸟。体验着绮丽又凄然的一切,手握着不知何时会散落一地的希望,不竭地渴望着牢笼外的清晨。

3乱绪

 

平日里,难免会搭公交、坐汽车。喜欢坐在车窗边,感受着相对运动,倾听“刷、刷”的风声,望着外面的景色。
    占据视野最多的,非树莫属。它们“飞驰而过”,却始终看不到尽头。如果把一棵树抽象成一个点,那么这些点连成的线,会不会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星座呢?对于宇宙星辰,我们知之甚少;而对于我们脚下的土地,何尝不是这样?树把我的思绪带回现实。想到刚失去的朋友,难免会把树等价成人。其实朋友就像树一样,都只能陪你走一程,我们终究要回到孤独中去。
    什么是孤独呢?孤独似乎只是艰难时刻的无人问津,还有心绪混乱的无处安放。实际上,这也正是朋友存在的价值。一起吃饭的,玩游戏的,旅游的,说白了都是同好,而非真正的朋友——我这样想。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抹完眼泪,我开始感激。我知道我将人格独立,自己走完下面的路,我有信心也有底气。我不必再去模仿和取悦别人,只是为了所谓的永恒。我可以享受独处,可以安静地做自己,可以自然地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依然热爱着关于万物的理论,依然会在闲暇时捧起课外书,依然会像现在一样敲着键盘码字。无论经历了什么,我的初心不会轻易改变。为了未来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就得坚持走好每一步,包括走完必经之路——本科顺利结业。

最近读的书很杂,甚至开始看鸡汤文。读完没什么感觉,似乎还不如罗素和黑塞的文字更能引我自省——名著确实有它存在的道理。也捧着《爱丽丝梦游仙境》看,却好像被作者骂了一顿。我们就像爱丽丝,可爱又混沌地生活或是生存着,没有方向可言。说坏不坏,说好不好。风还在吹,我已不再是我。我开始向前,亦不再回头。

 

4浓云覆白日,清雨拭烟尘

 

下雨了。广东的雨缠缠绵绵的,来了又散,散了又来。有时,雨像个忸忸怩怩的小姑娘,每一步都格外谨慎,仿佛有什么害怕的东西。所到之处,只留下淡淡的足迹。

然而,这个小姑娘也有暴躁的时候。“啪、啪、啪——”,她重重地在地上跺脚,却又像极了拿人字拖拍蟑螂的声音,可爱又滑稽。再怎么安抚她,都无济于事——她有自己的想法。等她平静下来,自然就静悄悄了。

每个在广东生活过的人,多少会对“回南天”和“梅雨季”有种“情结”。这深刻感触的来源,可不是觉得雨有多么美妙。回南天的时候,在光滑的地面上摔一跤,对着渗出水珠的墙壁拍照打卡,感慨晾了几天的衣服怎么还没干,想想都不会快乐吧。至于梅雨季,更是个大boss——只要同雨正面交锋,你一定会从平平无奇的“落汤鸡”变成一只任雨宰割的“沉默的羔羊”。除了佩服自己的勇猛,还要换洗自己的衣服——从头到脚,从头到脚。

小时候还蛮喜欢雨季。北方的雨,相对来说友善得多。至少,打了雨伞,“人身安全”是足以保证的。但也难免遇上一次大雨,加上暴风,雨伞断了骨,我们几个小学生却嘻嘻笑了——原来,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也不过是小学生呀。这种巨大的反差更让我意识到自身的渺小,正如我渴望踏遍山河,更为真切地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平常,与浩渺宇宙相比的不值一提。

后来喜欢雨,是因为雨是泪水和心声的归宿。骑着自行车,我的思绪拼命地被拉回过去,过去的过去,……直到记忆开始变得模糊,直到渐渐抵达终点。雨是个真诚的朋友,她总是默默地予你倾听和陪伴。

有段时间,不那么喜欢打伞。听雨点滴滴答答,落在肩上,似乎是一种亲昵呢,又怎舍得拒绝。听腻了我讲话,总该也让雨诉说自己的苦衷吧?雨似乎还在下,似乎已然画上休止符。

“有雨在,人就不会太孤单。”我想。

 

5纪念日

 

刷着QQ空间,有个问题冲进了我的脑海:为什么我们会发“说说”呢?

似乎并不是想写什么东西。似乎又确实想写什么东西。更多时候,可能是为了纪念。

对个体来说,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走着走着,遗忘是自然而然的。于是记下来,某年某日再回过头去看一看。

生命也不过是许许多多个纪念日的有机结合。因此,说到底,我们还是什么也没记住——但也无需记住。

有这样一句话:“人的认识从感觉开始,从感觉上升到认识,最终形成思想。”我深以为然。纪念日于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入内心的,而非一个个“24小时”就足以概括的。

我们连日期也无需记住;我们只需记住想要深刻印在记忆中的美好与感动、疲累与不安、挣扎与奋起。

其实,每天都是一个纪念日。只不过,并非是用在手机键盘上跃动的指尖,而是用心去记录。欢笑值得被记录,眼泪同样值得;好运值得被记录,汗水同样值得;顺利值得被记录,坎坷同样值得。

过去值得被记录,现在同样值得。

现在值得被记录,过去同样值得。

 

6元宵杂记

1

今年的元宵落到了一个特别的日子,2月15日。于世界而言,那是伽利略的生日;于我而言,那是一段美好友谊的生日。尽管那时我们还并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却已晓得都是爱书、爱数学之人。如今我们已经渐行渐远,由人群中一眼能认出的好朋友变成路边问候却仿佛听错的陌生人。即便过去了,我仍会偶尔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曾经使我坠入甜蜜和幸福的幻境。那是我们共同拥有过的青春。记得我们做过的成堆的书和试卷、一摞摞用完的草稿纸。记得一个晚上,你一边打着游戏,一边为我解答问题,那时的我觉得你很不靠谱,后来想想反而觉得好酷。后来我们都没学数学,很有意思。你学了物理,我学了电子。我叫你梅莉,你称我莲子,我们是秘封少女俱乐部。

2

每个正月十五,都是“凄惨”的——对于中学生而言。开学必定在十五的后一天,因此十五成了赶作业日;每到此时,全家便开始大抄特抄——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抄不完了。我们笑着说真是“永夜抄”,整个夜晚永远在抄。应付完作业后,乐趣便多了。家人一同去南湖看灯展、猜灯谜;看元宵晚会,吃元宵……比起前几年,这个元宵节真的太冷清了。外面是一大片还未融化的冰雪,屋内的人也变得越来越无趣,只会盯着自己的手机在屏幕上划来划去。

3

去年的正月十五,时间已经不记得了。但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我表白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必须明白,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间万物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都在成长,且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无论如何,向前走才是关键。昨天是情人节,又读了一遍舒婷的《致橡树》,感触颇深。我想,一个人首先要活出自我,爱自己、爱世界,其次才是获得爱情。没有自爱的恋爱如消耗缠绵,对双方而言都是疲累。此外,爱也是需要学习的。没有人一开始就懂得如何去爱,我们都是从关系中学到的,有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交流和沟通至关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理解与信任。下面分享一下《致橡树》全文: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7我的春夏秋冬

 

马上就要除夕了。尽管疫情还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空气中本该弥漫着的年味依然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期待和祝福依然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徘徊、挣扎;在阵痛后咬紧牙关,在裂变后继续向前。尽管明知有些时光已然回不去,有些人已然不在场,有些事已然无法改变。与其说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不如说接受了生活的重拳;与其说热爱着生活,不如说学习着生活。正如加缪的一句话:“最终,比起杀死自己,人需要更多的勇气活下去。”

于我而言,过去的一年亦意义非凡。

春天,是感情萌芽的时候。20岁的我,第一次对爱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而在先前,传统而保守的我只会将一切有关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但当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自己曾经的同学表白时,一句“谢谢”让我如梦初醒。循环播放着李宗盛的《爱的代价》,“也许我偶尔还是会想他,偶尔难免会惦记着他。就当他是个老朋友吧,也让我心疼,也让我牵挂。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让往事都随风去吧”,我意识到这不是遗憾,而是勇敢。

夏天,是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责任的时候。姥爷住院,康复期仍需卧床三个月;姑姑手术,而小妹也到了要填报高考志愿的日子;亲妹妹还小,又时常过来和我“打架”。我努力学着承担,却又一次一次被自己尚不成熟的心智打败。每天起床,看着镜中的自己——本应是成年人的模样,却仍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国庆假期时,还因此和同学吵了两句;尽管开头是谈到异地恋的。

“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三百多公里的高铁,去北京才几个钟,我坐大巴回家也要四个钟。”

“我家就在北京、天津旁边,我比你懂。车票/机票要钱的,也要抢的,而且来来往往总是很累。”

“爱情不认识地理。”

“我也想说亲情不认识地理。但疫情之下,国庆就是回不去。买好的飞机票,爸妈怕我回不来学校,又把票给退了。你想象一下:我的家在2000公里外;家里有什么事,他们不会说。”

秋天,是感到迷茫、无所适从的时候。对本专业电子信息那淡薄的兴趣,使得我在这一学年面对难度加大加深的课程表现得更为不知所措。在压力之下,我放弃了很多东西:继续发展的机会,感兴趣却需要付出一定时间和精力的志愿活动,还有已经上了半个学期的公共选修课……我失去了什么?也没有失去什么。相反,我获得了新生。放下这些后,原本沉重的步伐变得轻盈,原本填满的生活得以留白,原本复杂的线条逐渐简单,原本焦躁不安的心境转为宁静淡然。

冬天,是和朋友一同共享美好的时候。我们跑到40公里外的南沙区,拜访科技、艺术与人文性兼具的南沙图书馆,并一览南沙的碧海蓝天;我们站在海心桥上,举头望月与星辰,低头望船与珠江,归入寂静的夜晚;我们还一起去雅马哈音乐中心弹双排键,去麓湖公园拥抱自然,去24小时不打烊书店——1200bookshop跨年……志趣相投者共度的时光是快乐而又放松的,完全不同于其他社交的虚空疲累。

过去的一年,似乎看见了很多,却表现得若无其事;似乎听到了呼喊,却总是会装聋作哑;似乎尝尽了苦涩,却只记住了甘甜。

Die Zeit Heilt Alle Wunden.

时间会治愈一切。

所以我的朋友,新年快乐。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8回家吧,幸福

 

不知是从哪天起,开始盼望着回家。看着机票,算着时日,单是这些就能够使我知足。

很快,最后一门课的考试也落下帷幕。看似平静的心跳跃着,仿佛已经飞回了故乡。和同学们一起狂欢,喝着平日里少买的奶茶,唱起大家都熟悉的歌。拿出一副扑克牌,开始“捉龟”的游戏,输者要戴上玲娜贝儿发卡拍照;找出已经压箱底的“大富翁”,连我这个扮演“银行”角色的都不亦乐乎。是的,这一切和明天回家的氛围都很“匹配”——以至于我不太相信接下来的事。

“你们都买回家的票了吗”,班长的一条消息打破了群里的宁静。难不成,要改变之前的安排,让我们这个学期搬宿舍?

“大家先别激动,买了票的联系我。”班长尝试着安稳同学们的情绪,“没关系,行李可以打包好放在门口,交给我们学院的志愿者呀。”

但我已经不打算按照自己的原计划走了。留校几天,正好可以把要交的实验报告和实践报告做一做;况且,搬宿舍也是一件蛮麻烦的事情,直接交给他人并不妥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自己可能也不安心——这个过程中,倘若丢失什么贵重物品,又能去责难谁呢?

那就缓几天吧,把手头的事都处理得差不多。

那个晚上,狂欢结束后,我独自拿着耳机去了操场。听着音乐,我快步走着,望着和家乡同样的月亮。

好像这时才理解了“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教流黄。”

果然生活才是一切诗句的本源啊。

“我明天不回家了。”给同在广州读书的唐山朋友发完这句话后,我又打开了QQ空间,编辑了一条说说:

“归心似箭,万箭穿心。”

其实是个省略句。归心似箭,不归,万箭穿心。

所幸,接下来的几天,进行的还比较顺利。

终于,回家的那天来临。坐上回家的飞机,耳畔都是熟悉的唐山话。

和往常的这个时候一样,家这边的气温还是以零下为主。于南方同学而言,自然是刺骨的寒。

但于我而言,那是最舒服的温度。瑟瑟的风却让我想要拥抱,带点儿雾霾的空气却依旧使我自由自在地呼吸。渐渐地,我开始感到自己与它们融为一体——时而平和,时而汹涌。很舒适,很幸福。

很舒适。

很幸福。

 

9愿逐月华流照君

 

对中秋有印象,是从长大开始的。

小时候,觉得中秋无非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赏着窗外的圆月,吃着甚至有些干巴的月饼。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别的——没有新年的万家灯火,没有国庆的普天同庆,也没有元宵的火树银花。

高中后,繁重的学业之下,能与家人、长辈共度的时光越来越少。高二的中秋节,我只有几个小时的假期;高三的中秋节,我依旧在学校里自习。至今记得当时的情景——走出教室,走下台阶,抬头便是一轮圆月。这才猛然意识到,原来“今天”是中秋节呀。

两年前,我上了大学。先是在300公里外的保定,尽管距离不远,我依旧对家里恋恋不舍;后来是在2000公里外的广州,可能是觉得自己受过历练了,我竟没有丝毫的想家。我甚至觉得完全听不懂的粤语很亲切,还会为大街小巷的白话触动。广州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家乡,只是个三线城市啊。直到有一天,一个人逛沃尔玛,听到了首熟悉的歌——《你笑起来真好看》。那个时候,脑海里全是父亲唱着这首歌,敲着他爱的非洲鼓,和妹妹一起玩的样子。每次返校,父亲总是送我到机场,陪我取登机牌;望着我进了安检口,才回过头去。而我背包和钥匙上的挂饰,都是关于母亲的。母亲说,如此仿佛,她就在我身边。

这个中秋,虽不回家,但也没闲着。一个人去逛了商店,发现了很多漂亮的中秋贺卡。身在外地,交好的往往还是老乡;看到这些贺卡时,首先想到的是送给他们。还是算了吧;每张都刻着“阖家团圆”四个大字——可我们谁能回家?它确实是一句美好的祝愿,却又会令人伤怀。

也想起了那些仍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不必说中秋了,春节他们都未必有机会和家人团聚。就抗疫而言,有医务人员、警察保安、社区工作者……他们也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临危受命,他们扛起了责任;前赴后继,他们体现了担当。天边的月亮,也会因他们更圆吧。

“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在异乡的日子里,我终于深切懂得了什么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并在心中默默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你必须学习并经历各种事

 

你必须学习并经历各种事

“创造源于记忆”

记忆是你的创造之源

你不可能无中生有

无论它是来自阅读

还是来自你的亲身体验

你脑子里有东西

才可能去创造

(黑泽明)

最初读到这段话,是在三年前——黑泽明离世20年。

黑泽明,日本导演、编剧、制片人。在纪录片《黑泽明的电影人生》中,他如是说。

“你必须学习并经历各种事。”

中学时代,我的学习多是局限于文化课的;而成为大学生之后,这种情形也没有改变。

但有一点在变。如果说,过去的学习是凭对文学和理学的兴趣,再加上一点点意志力;那么,现在则是靠近乎全部的意志力了。毕竟,大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均在中学之上;也正是这客观的事实,造成了主观的逃避。

写这篇文章,是在晚上。思绪带我回到中学的夜晚:真正静下心写的钢笔字、思考了很久也没做出的题目、仅仅因为“好玩”做的一题多解,似乎以功利主义来看只是个笑话。

喜欢一位学长的话:“做数学系的学生,而不是数学系的考生。”数学如此,理学如此……一切研究性学科都是如此。即便未来不会从事科研,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所学知识能有深入的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也是很有意义的。

前些日子,一首名为《芸芸众生》的说唱走红。有句歌词令我印象深刻:“时代让人人有学上,却也人人不读书。”思考来思考去,不觉得在说别人,却真的在说自己。碎片化阅读、短视频、即时聊天,是信息时代的馈赠;注意力分散、社交媒体依赖、思考能力下降,是恰当的回应吗?

再谈谈课业之外的学习。随着年岁的增加,我越来越喜欢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不愿再去接触新的事物了——尽管那很吸引我。《零基础学吉他》《零基础学尤克里里》《零基础学Adobe》《零基础学fl studio》《零基础学python》……或许都曾经有那么一瞬让我好奇。但我没有买什么乐器,软件也差不多只装过fl studio——研究了有十天吗?……有五天吗?……至于课外阅读,倒是添了一些新的体会,这也直接映射到我的写作方面。高中时,我更关注主题是否鲜明,文章是否反复扣题云云;现在,我更侧重行文的逻辑以及表述的方式,反复思考如何表述更得当。高中更多是“赶作文”“凑字数”,现在则是真的用心去写了——不为字数,不为分数,不为时间,只为表达。

黑泽明还肯定了“经历”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受到年龄限制,我的经历显得十分贫瘠,一度感到没有写作的素材。其实,参加活动/比赛,旅行,和他人交谈,……这些也是阅历的来源。但我努力丰富自己的阅历,本心并非积累写作素材,而是希望体会到生活的充实与乐趣。

正如汪国真在《我喜欢出发》中说的那样:

“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11看似寻常最奇崛

 

做理科题时,也曾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题干越长,往往越容易,只需要理解题意并稍加分析即可;而题干越短的,往往越困难,因为需要充分发掘题设的内涵和外延。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而数论,便是如此。它看似简单,但真正教好、学好它并不容易。

数论,纯粹数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高斯有言:“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

记得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定理:“素数(即质数)无限。”它是显然成立的,但是该如何证明呢?一部分人可能无从下手。这时,我们不妨转换思维方式:正难则反。当正向证明繁杂时,运用反证法,有时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就看似寻常,实则并不寻常。它使我们认识到思维定势的可怕,懂得自己的思维是具有局限性的。而在积累了这些经验后,我们无疑向真理又迈进了一步。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用相似的方法处理,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不妨再来看一个问题。“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合乎条件的最小数.”这个问题亦是“看似寻常”的。若要解答,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去“试数”。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古代: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首次提到了这个问题,以及问题的解法。而具体如何解决,就需要一点数论基础了。

数论也需要猜想。“大胆地猜,小心地证。”费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这些著名的数论问题,无一不展现着数学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过人的智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虽然“奇崛”,但这“看似寻常”也使一些人加入到数论研究的队伍中。这些理论,似乎没什么用处。但是,“数论在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以及离散数学中所起的日益明显的重要作用也绝不是偶然的。这些正是学习数论的重要性所在。”而且,生活中循环比赛的程序表、如何计算星期几、电话电缆的铺设以及筹码游戏,都需要用到数论的知识。

当然,“看似寻常最奇崛”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学习研究的领域。事实上,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情都是“看似寻常”的,而实际去做时,不知会遇到多少困难。但这不意味着可以选择逃避抑或是放弃;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理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无惧一切阻碍,勇往直前。

 

(编辑 陈欣)

【作者:李丽珊】  【发表时间:2022/7/2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478次】
 

金山文学 小小说传媒 华人中文文学网 天风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人民文学 安保 国际在线
金盾电视台 中国台湾 参考消息 北部湾经济网 中国作家网 凤凰新媒体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opyright©2014-2030,XKDKK.COM,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xkdkkk@163.com 

网址:http:// www.xkdkk.com    值班QQ:275569688    广告QQ:493070311    新看点网QQ群:45603164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3472号-1          您是第

Microsoft VBScript 运行时错误 错误 '800a000d'

类型不匹配: '[string: ""]'

/end.asp,行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