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河畔弄潮人
垂柳在微风中轻轻荡漾,围塘内的鱼不时跳出水面,感受一下冬日的清新气息。被誉为“十里长廊尽渔村”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水产养殖小区——汉江渔村,更是显得古色古香、优雅别致。绿水环绕的渔村竹屋,古朴典雅的渔家风情,让襄阳市区、谷城、老河口、丹江口、河南孟楼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这里的渔文化。知道它的人们都说,汉江渔村能从过去的荒滩、荒水,演变发展到今天形成的4000多亩围塘养鱼面积,2000多平米的渔村竹屋,年为村民增加收入2400多万元,尖角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黄群连功不可没。
盯住江滩谋发展
早在1999年,随着汉江王甫洲电站下闸蓄水,有3个村民小组、363户、1335人的老区村尖角村又减少了2000多亩的滩涂面积。
虽说它不能为农民赚多少钱,但没了滩涂,农民还是闲了不少,这给34岁、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黄群连,带来了不少困惑。如何新辟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成了他最大的愿望。何不利用电站蓄水后形成的天然水面,养鱼致富?善于动脑思考的黄群连从劣势中看到了优势。说干就干。2000年春,他联手村民蒋德成、卢金成在江边,利用围网养鱼60亩。但由于购买鱼苗价格过高,江中风多浪多,打在砂石中固定围网的木桩稳固性不强,围网圈不住鱼,到了2002年底,捕罢鱼一算账,卖出去的鱼,不够投资本钱不说,还倒贴了
4万多元钱。心灰意冷的蒋德成、陆金成退出不干了。
有着执着精神的黄群连,冷静的思考着:别人掏钱承包堰塘养鱼就能赚钱,我们反租倒包电站的水面,只出很少的钱,为什么就不能赚钱,就找不到希望?自己作为一个村主要干部,可不能因为受了点小挫折就心灰意冷。
不甘心失败的黄群连,从江中砂石船挖砂石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有了灵感。他先后投入资金20多万元,用砂石船,在江中垒起了宽3米、高出水面1.2米的围塘120多亩来养鱼,这一古老的“招数”,彻底解决了过去用围网养鱼时,经不起风浪、鱼儿容易逃跑、难以赚钱的问题。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黄群连,先是动员村干部、党员,到他的围塘参观、学习,明确提出让大家向他“看齐”,走围塘养鱼发家致富的路子。为了将此付诸实施,很快,黄群连将一份《关于开发利用江滩资源实施围塘养鱼的建议》交到了镇党委、政府。镇党委、政府认为建议切实可行,又有黄群连的经验可供借鉴,值得在沿江村推广。
仅仅2年时间,尖角村就有48户党员干部、农民建起了1900亩的围塘养鱼面积。随后,汉江、隋洲、李洲等邻村党员干部、农民,在黄群连的“鼓动”下,也建成了2000多亩的围塘,和尖角村的加起来,总面积达到4200亩。到2005年,“十里长廊尽渔村”有了雏形。
鱼塘多了,但很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为这事,黄群连先后又写出了《关于尽早修建汉江渔村水泥路的建议》《关于改善汉江渔村电力配套设施的建议》。交了建议,不等于就解决了问题,黄群连又一次次找到县、镇分管交通、电力的领导,到供电公司、交通局汇报工作,请他们到实地查看。最终,穿越渔村的10公里道路,两台300千伏安的变压器架起来了,三相四线通到了每个养鱼户的塘边。机械投饵、增氧机,减少了劳力投入,解决了夏秋季节闷热天气鱼儿翻塘等困扰养鱼户的难题。“我们养鱼能够增产增收,多亏黄群连书记了跑前跑后为我们劳神费心。”养鱼大户付小伟掏心里话说。
带领村民共致富
有志者事竟成。黄群连明白自己在村民心目中的位子,更懂得发挥党员干部“传帮带”作用所产生的动力。他通过带领党员们干,党员示范给村民看,要求每一个党员在这一方面,不能留下一点私心杂念,要把掌握的技术,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村民,要及时为村民当好高参,把掌握到的有用的市场信息传递给村民,携手村民共同致富发家。
村民李永伍,能通过围塘、养鱼、放钓发家,并盖起新房,他感触最深的是,是黄群连拉了他一把又一把。
2006年,养鱼已小有积蓄的李永伍,不知什么时候,迷上了打牌这一行当。因为打牌,对鱼塘的管理也放松了,鱼没人打草、投饵,让它正常生长,让它生长赚钱,岂不是一句空话。
黄群连知道这件事后,3次专门抽时间找李永伍谈心,使李永伍彻底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和打牌“决裂”。
为了让李永伍赚到更多的“巧钱”,黄群连发挥李永伍能说会道的长处,让他的鱼塘专门放钓,并给他介绍了相当固定的垂钓老客户。使李永伍的鱼儿每公斤可多买5元钱,年可增加收入6万多元。
像帮助李永伍一样,黄群连总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本村和邻村的每一户村民,促使他们共同奔向小康生活。黄群连说:“作为一名村干部,帮扶村民共同致富是我的天职。”
善于学习、富有进取心的黄群连,在带领党员致富,帮助村民发家的过程中,没有满足现状,止步不前。为了握掌更多的养鱼技术,提高养鱼产量,他先后自己或带领乡邻们到丹江口、仙桃、河南、洪湖、省农科院,拜师学技,进一步提高了科学养鱼技术。养鱼品种从过去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0多个;亩平纯收入也从过去的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元。
养鱼有名目了,收入增加了,“绿色”无公害天然鱼也“游”进了城乡居民的餐桌。黄群连借势而上。2004年11月,成立了谷城县尖角水产养殖有限公司;2006年3月成立了谷城县汉江渔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先后注册了“汉江牌”、“汉江清水鱼”、“汉江渔村”等3个商标。
齐头并进求完美
围塘面积大了,鱼儿多了,卖鱼、钓鱼的人自然就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数百名垂钓者中午吃饭成了问题。大家不得不自带干粮、或早早收工,到城里去吃饭。人们的抱怨、好心人的建议、促使黄群连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早做决策,下定决心,于2006年4月开始动工,先后又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古色古香、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绿水环绕、300多平米的渔村竹屋,日可接待游客、垂钓者500多人。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春色满园才是春。为此,黄群连又写出了《关于在汉江渔村建设农家乐的建议》。建议引起了冷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该镇以此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外地客商周力等瞅准这一难得的商机,像黄群连一样,建竹屋,开餐馆,办农家鱼宴。
就这样,短短两年时间。渔村共建设竹屋面积1500多平米,吸引了襄阳市区、谷城、老河口、丹江口、河南孟楼等地的游客,慕名体验这里的渔文化。日接待客人上千名,年收入2000多万元。
常言说,久做是行家。已今非昔比的黄群连在掌握了更多科学养鱼技术后,养鱼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加。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水质是天然的,所以也最适合鲤鱼、草鱼、青鱼、鲢鱼、鲈鱼、桂鱼、白鱼、鲫鱼、黄鱼等的生长。
许多钓鱼者在鱼塘里经常能钓到十几公斤重的大鱼,他们在享受与大鱼博弈的快乐之后,自然而然间,会介绍更多的朋友来此把玩。更有甚者,干脆把自己钓上来的鱼,现场做成美餐,体验赛似神仙过的日子。仅此一项,十里渔村年可增加收入上千万元。带动本村和邻村900多位农民就业。
一次,一位客人吃过饭后,对黄群连反映说:“你们这里的鱼是不是也成‘水货’了,怎么味道与过去不一样了。”一句话惊醒了黄群连。他经过暗访,确实发现有人趁夜晚在鱼塘撒化肥喂鱼。这让黄群连感到格外痛心。他说:“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这种人和事还存在,渔村早晚都会冷清,无人问津。”
黄群连一户户的登门拜访,给撒化肥喂鱼的农户讲清利害关系,说明养殖绿色无公害“绿色鱼”的重要性,市场价值,让极少数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客人们吃的、买的汉江鱼,又恢复到了过去的滋味。
精明的黄群连从不安于现状。他通过市场调查,经拜师学艺,把银鱼、青鱼、武昌鱼、草鱼等经过加工腌制风干,制成生态鱼后,让那些居住较远、而又不能亲自到此的客人,捎带回家,供家眷品尝、共享。仅2012和2013年,他就加工生态鱼8万多公斤。
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不说,也为本村村民找到了新的就业渠道。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2009年5月,谷城县委组织部正式行文,批准成立中共谷城县冷集镇尖角村委员会。黄群连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再次以高票当选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群连多次被冷集镇委、政府,谷城县委、县政府评为劳动模范、优
秀共产党员;还被襄阳市委评为“引领导科学发展”的好书记;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双建双带”示范标兵。
作为领头雁,黄群连说,一个人活着,不在乎他的职位高低,只要他有一颗为村民服务的心,时刻想着村民,履行代表职责,村民就会拥护他,相信他。黄群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党办